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2章 內憂與外患,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了,要說人們全部都支援崔琪繼位,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實上,朝廷分成了三派,支援崔瑜的一派最多,支援崔琪和崔瓊的人,難分高下。

人們支援崔瑜的原因,主要是此人年紀最大,當此嶺南道危急之際,國賴長君。另外,其人性格溫和,君子如玉,善於納諫,頗有王者風範,人們喜歡這樣的君主。

支援崔瓊的人,則最為理直氣壯:他是盧若蘭的兒子,崔耕的嫡長子,理應繼位。

儘管現在還不到直接宣佈崔耕死訊的時候,但是兄弟三人的關係開始微妙變化起來。

與此同時,嶺南道眾大臣,或者出於公心,或者出於私利,也各自抱團。

嶺南道內鬥的苗頭已經出現,天下人動若觀火。

……

……

與此同時,長安,大明宮內。

李隆基看了看自己面前的五位宰相;張說、姚崇、張九齡、宇文融,以及李林甫,道:“據說,越王崔耕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他的幾個年紀稍長的兒子,已經為了王位,各拉一派,鬥了個不可開交。眼瞅著,這嶺南道就要玩兒完啊!不知諸位愛卿以為,這些訊息,有沒有詐啊?”

宇文融極擅逢迎媚上,道:“微臣以為,這些傳聞,應該都是真的。”

“哦?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陛下請想,韋后薨了的訊息,可能造假?”

“絕對不會,崔耕要是敢拿這事兒造假,絕對得名聲臭了大街。既然韋后之死沒造假,他憑什麼不露面?完全沒有正當理由啊!最後,崔耕都那模樣了,他的孩子們爭才是正常,不爭才是不正常。”

李隆基聽完宇文融的分析後,稍微想了下,很快就高興地道:“哦?如此說來,崔耕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了?”

“那是自然。陛下鴻福齊天,崔耕跳樑小醜,多行不義必自斃!”

“哦?是嗎?那還真是借先生吉言!呃……”李隆基越看宇文融越順眼,道:“那依宇文先生之見,咱們該如何應對呢?”

“這個麼……”宇文融想了一下,道:“當然是在嶺南道周邊囤積兵馬,只待崔耕一死,就趁著嶺南道主少國疑之際,發動雷霆一擊!”

“某卻以為不然!”

說話的正是李林甫,他憑著“倒崔”之計飛黃騰達,眼瞅著有人從自己的鍋裡舀飯吃,當真是氣的肝兒顫。

李林甫望了一眼顯得有些意氣風發的宇文融,冷笑一聲,道:“什麼叫主少國疑?敢問宇文相,如今嶺南道已經自立一國了麼?”

崔耕現在當然相當於自立一國,不過,話卻不能那樣說。這是極大的政治不正確,讓李隆基的臉面往哪裡擱?

宇文融面色微變,趕緊跪倒在地,把頭磕得梆梆直響,連聲求饒道:“微臣出言無狀,微臣死罪,死罪啊!”

李隆基現在心情甚好,非常大度地擺了擺手,道:“無妨!無妨!宇文愛卿不過是一時口誤而已,算不得什麼罪過。”

然後,又看向李林甫,有些不滿的道:“現在就莫摳字眼兒了,李相你就說說,宇文愛卿的對付嶺南道之計,到底可行不可行吧?”

“當然不可行!原因有三……”

當即,李林甫不急不緩的丟擲了三個理由,將宇文融駁斥了個體無完膚。

第一條,未慮勝,先慮敗。如今崔耕病入膏肓不假,萬一人家又挺過來了呢?那就只能撤軍。朝廷的兵馬調動不用錢啊?朝廷的威信,不得維持啊?嶺南道放那裡又跑不了,崔耕的孩子三五個月的時間也長不大,與其在眾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動兵,還不如等崔耕死了再調動兵馬。

第二條,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三子爭位。曹操卻沒有馬上調動大軍,攻打河北,而是暫停了攻擊,結果三子征戰不休,實力削弱,曹操輕取河北。但若是曹操在袁紹剛死了就動手呢?袁紹三子感到巨大的威脅,停止內鬥,這事兒就沒那麼好辦了。

第三條,正所謂哀兵必勝。崔耕新死,朝廷就發動大軍討伐,嶺南道群情激憤,未必就能打下來。相反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崔耕死了,朝廷過些日子再動兵,士卒門的那股子哀兵之氣,也洩了。

這三條都非常有理,毫無牽強之處。

李隆基聽完了,之前露出的不滿之色很快就變得欣喜如狂,甚至忍不住拍打著几案讚道:“好!說得好啊!李愛卿所言,真是深合朕意。來人,賜李愛卿玉如意一對,以諮嘉獎。”

“謝陛下隆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王之副船長是怎樣煉成的

皮縣南關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

西門吹燈零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