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9章 崔耕的命門,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治下其他地方,能提供多少支援呢?
受運輸條件的限制,劍南道、西域聯邦可稱得上杯水車薪。安南都護府,以及北方各國,只能出動一部分軍隊支援,別指望他們能從經濟上支援。
所以,李隆基真的跟崔耕拼命,把嶺南道砸個稀巴爛絕無問題。扶桑跟嶺南道拼個同歸於盡也問題不大,就是南詔,也能給嶺南道帶來非常大的損失。
崔耕的根本之地若是沒了,聲望大跌。西域各國、契丹、新羅,甚至於鎮守各地的大將,指不定就起什麼歪心思了,說不定眨眼就分崩離析。
不,甚至那些大將也鎮不住局面,因為當地並非漢人為主,他們同樣成了無根飄萍。
所以說,嶺南道是崔耕的命門,絕對不容有失。然而,這個命門還絕對談不上什麼堅固。
當然了,要達到這個效果,自己都得先下定必死的決心。想來李隆基、閣羅鳳和扶桑天皇,平時下不了這個狠心。等真被逼到想同歸於盡的地步了,也沒那個機會了。
崔耕道:“師兄是的意思是……大唐、扶桑,或者南詔,可能會對我嶺南道不利?”
“他們暫且不談,短時間內應該沒那個膽子。”
“那您說得是……”
宋吐出了四個大字:“禍起肘腋!現在嶺南道即將劇變,越王卻茫然不知,真是令人……您到底是有多長時間,沒親自處理政務了?”
“呃……”
崔耕心說,我何止是長時間沒處理過政務啊。事實上,我根本就沒咋處理過政務,都是讓周興他們負責的。
誒?周興?
崔耕面色一沉,道:“您是說,周興這廝固態萌發,有貪贓枉法、欺上瞞下之事?”
“非也,非也。”宋連連搖頭,道:“不是他貪贓枉法、欺上瞞下了。而是……他做的太好了,如今的嶺南道政令通達,執行迅速,不打折扣……對周興治政的本事,我不說佩服吧,但至少也得承認人家不在我之下。”
“那你怎麼還說……”
“嶺南道這場鉅變早晚要來,周興只是做的太好,把這場鉅變提前引發罷了。”
頓了頓,宋忽然轉移話題,道:“對於南選之事,越王知道多少、”
“略知一二……”
然後,崔耕簡單地將自己所知南選的情況,介紹了一遍。
所謂“南選”,只有嶺南道和黔中道才有,其他地方是沒有的。這是大唐朝廷因地制宜的一種政策。
這兩個地方的特點是:離著朝廷的中樞不太遠,境內漢人的數量不多以及境內多山。
多山就意味著閉塞,可能相隔不遠就風俗迥異,甚至語言都不通,很難改土歸流。離著中樞近,就意味著,朝廷非常希望徹底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就是把當地的“土官”變為朝廷任命的“流官”。
在高宗時期,朝廷指定了“南選”的計劃。
每三年,朝廷會派遣一名“南選使”到嶺南道和黔中道來。他們會在那些羈縻地區,選擇可造之才,任命為朝廷官吏。
具體選擇標準麼……大道理可以說出很多,但實際上,好吧……就是沒標準。
每辦法,這些羈縻州,你想選才德兼卑的流官來吧。人家那麼大的本事,在哪不能把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何必來這窮山僻壤受苦?
從本地選吧,會寫字的都沒幾個。你起碼得選能鎮得住場子的人吧?用什麼考試標準都不合適。
所以,一般就是南選使和地方上推薦上來的人聊幾句,覺得這人能湊合,這人就當官了。
莫小看這南選,看起來有些荒謬,卻讓朝廷對嶺南道的控制迅速加深。
道理很簡單,走了這麼一個程式之後就意味著,這些官吏的官位是朝廷給的,而不是當地的蠻酋給的。
時間長了,等當地都是“南選”之人時,改土歸流,不就瓜熟蒂落了嗎?
哈哈哈~~
聽崔耕把自己對“南選”的理解說完,宋不由得大笑出聲,道“越王的這些見識……是拾人牙慧吧?您仔細想一想最後一句,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兒?”
“我明白了!”
崔耕心中一動,道:“不可能會有當地全是“南選”之人時。溫水可以煮青蛙,卻煮不用了大活人。等南選之人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那些蠻酋必然不會坐以待斃。就是官府……也未必有耐心等到瓜熟!”
“然也!”宋道:“自從周興主政以來,每次南選都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