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5章 括田有餘波,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崔耕心思一轉,腦海中那個膽小怕事的夥計形象,瞬間變成了正義使者敢情~人家不是不敢告訴自己王家的底細,而是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不願意掙這份錢!
誒,也不對。
他轉念又一想,王家既然如此虛弱,又怎敢主動強搶民女,這不是主動惹禍上身嗎?而且,那李大棒子為什麼說,“別人不敢說我敢說”的話呢?
這可有意思了。
想到這裡,崔耕右手一展,道:“此地並非講話之所,還請這位壯士到我哪個房間去。那裡有酒有肉,咱們倆聊個痛快。”
“啊?除了金子還有酒肉?那敢情好!咱們走吧!”
那李大棒子毫不見外,跟著崔耕來到了他的房間內,分賓主落座。
然後,崔耕命人擺上了酒宴一桌,烤羊、燒雞、燉鴨子……全是硬菜,酒更是上好的木蘭春酒,那李大棒子看得大手連搓,口水直流。
“李壯士,莫客氣,先吃喝起來再說!”
“那……那俺可真不客氣了。”
當即,如同風捲殘雲,又似長鯨吸水,一桌子酒菜進入了李大棒子的腹中,酒倒是沒喝多少。
崔耕乾脆又叫了一桌,李大棒子這才一口酒一口肉,慢慢地吃將起來。
柴雲瑞已經等不及了,道:“那王家到底是何底細?這位壯士現在該說了吧?”
“嘿,好說,好說。王家的來歷可不簡單,當初高宗皇帝滅百濟,破高句麗……”
李大棒子擦了擦嘴角的酒漬,將王家的底細娓娓道來。
王家其實本姓高,乃是高句麗的王族。後來,高宗皇帝滅高句麗,將大部分的高句麗人遷入中原。
這些高句麗王族,也慢慢的以大唐子民自居。而且,頗多人加入唐軍建功立業,比如高仙芝。
王家加入的更為徹底,他們連姓氏都改了,以漢人自居,與過去徹底割裂。王家上一代的家主叫王虔威,加入朔方軍,以通曉兵法之名名揚全軍,算是朔方軍數得著的智勇雙全之將。
但是,到了這一輩的家主王思禮的身上就不行了。智不智的暫且不提,王思禮勇的程度太差了,先天體弱多病,比之一般的府兵也大大不如。
王思禮索性也不再參軍,靠著祖上積攢的巨大財富,在瑞陵城買房子置地,做了一個富家翁。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朝廷一聲令下,開始括田括戶。不錯,王家算本地人,但是,他們家之前買的大部分土地,是登記在官府的名冊上的荒地。
這時候就有兩個選擇,一是將這些地登記在冊,以後照章納稅。另外一個,就是官府將土地收回,無償地分給沒有土地的流民、
王家當然想選第一條,但是,瑞陵縣令凌冬革,卻要王家選第二條。
當然了,這只是個名義。把田地無償地收回來了,到底是分給真的“流民”,還是假的“流民”,那還不就在於冷大老爺一句話嗎?
雖然說“破家的縣令,滅門的令尹”,但王家也是有背景的人,當然不幹了。雙方發動背後的勢力,大斗了一場。
結果,王家失算了,凌家的真正靠山,並非表面上的秦州刺史,而是武惠妃,準確地說,是武惠妃身邊的大太監楚天白。
王家在朔方軍再有人脈,面對楚大太監也就不夠看了,最後,戶部下了公文,王家的一應田地盡皆徵收。
雙方既然撕破了臉了,凌冬革自然也就沒了見好就收的打算。朝廷叫停括田令,他也沒有停止對付王家的步伐。
凌冬革聲稱,王家原本姓高,乃高句麗的王族,和高仙芝同出一脈。這二者之間能說全無關係?高仙芝重投了越王崔耕,說不定王家也做了崔耕的間諜。
凌冬革牧守一方,當然得為朝廷盡職盡責,找出這大間諜的罪證,將其繩之以法。
所以,他準備五日後,調集人馬,前去搜查王家,務必人贓並獲。
之所以不馬上搜查,當然不是凌冬革好心,要給王家準備的時間。而是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中養了數百高句麗的退役悍卒。以瑞陵縣衙的實力,根本就拿不下來,他得從秦州調府兵前來,並且召集鄉勇助戰,才有一定的把握。
王家是有根腳的,凌冬革這麼大的動靜,根本就瞞不了人。
再者,凌冬革也沒想瞞著王家。
他的目的不打算逼反王家,把王家抄家滅族麼?讓他們自己承受不了壓力造反,不比栽贓陷害強得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