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薛裕恭敬地道:“其實攻佔小勃律國並不算難,我等在小勃律國內應頗多。再者,就是小勃律國內與我等毫不相干之人,也早已厭棄了吐蕃。只要大唐天兵一至,定能將此國拿下。”
崔耕道:“那還有吐蕃人的數萬大軍呢?”
“吐蕃軍倒是有十萬人左右,但那些人並不精銳。另外,咱們只要將娑夷水的藤橋斬斷,吐蕃和小勃律國之間的聯絡就完全斷了,絕不會有吐蕃援軍到來。”
如同吐蕃直接進攻南詔,必須建一座巨大的鐵橋一樣。吐蕃前往小勃律國,也必須經過一條叫“娑夷水”的大江。
這條江水流湍急,暗礁處處,船隻根本就無法通行。當初吐蕃人全力以赴,花費一年時間,才建了一條藤橋與小勃律國連線。
建設難破壞卻容易,用不了一刻鐘,唐軍就能將這座藤橋斬斷。吐蕃軍再想增援,還得用一年的時間再建藤橋。如果小勃律國派重兵把守此地,恐怕以後吐蕃國只能望小勃律國興嘆了。
所以,唐軍只要偷襲藤橋成功,以後就僅僅是對付吐蕃十萬大軍的問題。而且這些吐蕃人沒了援兵,肯定士氣低落已極。
聽起來的確不難,但崔耕手中的實力依舊不夠。
那些吐蕃兵再不精銳也有十萬之眾,而崔耕此時的可戰之兵卻絕對到不了五千人,剩下的只能算拿著武器的平民。
崔耕沒辦法,只得直言相告,道:“明說了吧,諸位誤會我的身份了。我雖然也算大唐高~官,卻是越王崔耕,與大唐朝廷水火不相容。另外我現在這些手下……大都是高昌遺民。他們想要依附本王,再次復國。所以,你們找我算是找錯人了。不如繼續東行,去安西都護府尋求庇護。”
“什麼?越王千歲?”薛裕眼前一亮,道:“聽說您乃大唐名將,孤身一人,就得了室韋之心,為室韋之王,滅渤海國,解新羅之危,扶桑人望風而逃。那您現在……就不能幫幫我們拔漢那國嗎?”
崔耕苦笑道:“哪有那麼簡單?當時是各種機緣巧合所至,如今可沒那個條件。呃……薛裕王子還是再做他圖吧,這些禮物你也拿回去,本王無功不受祿。”
……
崔耕本來是打算,把薛裕找來,問問有沒有阿布的訊息。但剛一開場,就被薛裕苦苦哀求幫著拔漢那復國,也就沒心思問了。
薛裕最終也沒把禮物收回,和崔耕等人分開,繼續往東走。他帶的都是騎兵,用不了三天,就能和大唐的兵馬接觸。
崔耕則繼續往西,再走十餘日,就可以透過荒原進入吐蕃境內了。
然而,崔耕一行剛往前走了四天,就見後方煙塵滾滾,萬馬奔騰,有大隊的騎兵來到。仔細看那旗幟,不是阿拔汗的人馬是誰?
他們怎麼又回來了?
崔耕派出一支人馬去迎,功夫不大,薛裕和呂達一前一後,滿臉苦澀,被郭子儀引入了中軍帳。
薛裕這回跪得更痛快了,道:“越王千歲,您人稱崔青天,這回可一定得救我等一救啊!”
“我救你幹啥?”崔耕心中一緊,道;“莫非你們和安西軍鬧翻了?”
“和安西軍鬧翻了就好了,不管怎麼說,大唐朝廷得講理啊。”薛裕面色慘淡,道:“是回紇人。現在回紇人已經把往東的道路完全切斷了,見人就殺,匹馬不得東去。恐怕你們繞路吐蕃的道路,也完全無法通行。”
呂達更是道:“如果小的沒料錯的話,那些回紇人應該是衝著您來的。現在咱們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蹦不了我,也跑不了您。”
“啊?果有此事?”崔耕心中一緊,道:“回紇人怎麼跑到這來了?他們不是……不是在瓜州附近嗎?”
當初崔耕為救王忠嗣,曾經帶著手下往瓜州一行,並且和回紇酋長承宗有過數面之緣,雙方之間是敵非友。沒想到今天,竟然和回紇的兵馬對上了。
呂達搖頭道:“回紇人到底怎麼來的,我等並不清楚。但那些回紇人太厲害了,我們跟他們打了一仗沒打過,趕緊逃了回來。”
這拔汗那人辦事兒是真不靠譜,崔耕沒辦法,又命郭子儀帶數十精銳出發,抓幾個舌頭,問明回紇人的來意。
幾日後,郭子儀迴轉,帶來的訊息令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這事兒還得從突厥人說起。
原來突厥之主為闕特勤。闕特勤和宰相梅錄貴同歸於盡後,突厥人立了闕特勤之侄為伊然可汗。
兩年前伊然可汗病死了,突厥人又立了伊然可汗之弟為伽骨咄祿可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