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1章 番僧好唸經,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繡繡還真沒聽說過,道:“這些日子我吃齋唸佛,還真沒打聽過外面的事兒,有什麼大熱鬧?”
崔耕道:“有天竺的高僧,來大唐來弘法,三日後就到。到時候不但有眾多佛門信徒會到刺桐港上去迎接,就是太上皇和小弟我都會親臨現場。”
“真的假的?”蘇繡繡滿臉的不可置信之色,道:“二郎你莫哄我,再高的高僧,能值得如此禮遇?”
崔耕道:“我騙您幹啥?不信的話,您現在就派人去街上打聽打聽。泉州不知道這事兒的人還真不多。至於這位高僧為什麼會受如此禮遇,那當然是有原因的。沒辦法,人家太有來歷了……”
然後,崔耕將這位高僧的來歷,娓娓道來。
其人法號金剛智,原來乃是中天竺國王伊舍那摩的第三子,十歲就能背誦婆羅門經典。後來大徹大悟,到爛陀寺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三十一歲到南天竺就龍智修學密教,並得受金剛界的密法灌頂。
密法修成時,正值南天竺久旱不雨,國王請金剛智到宮中求雨。果然不到數日,天降大雨。
從此,他雲遊四方,化導眾生。今朝取海路到大唐弘法,途中多次被暴民所襲。同行的商船皆受到迫害,獨有他所乘的船舶得免其難。
嶺南道早就收到了中天竺國王和南天竺國王的親筆書信,再加上這位高僧的確在天竺得享大名,這才決定,由太上皇李旦和嶺南王崔耕親自迎接。
最後,崔耕道:“這金剛智大師從未來過大唐,嫂嫂總不會擔心我和他有所勾連吧?不如到時候,您也去迎接這位大師,請他說道說道?”
蘇繡繡當時心動,道:“王子出身,遁入空門。名揚天竺,四海傳教。那這位金剛智大師,豈不是跟佛祖釋迦牟尼的身份差不多?到時候,我一定要拜一拜他,聆聽大師教誨。”
見暫時打消了蘇繡繡遁入空門的想法,崔耕頓時鬆了一口氣,至於後面的事情,到時再說吧。
……
……
三日後,刺桐港。
爆竹聲聲,鑼鼓喧天,鮮花著錦,彩旗飄飄,太上皇李旦和嶺南王崔耕,帶領嶺南道文武百官,迎接天竺來的高僧金剛智一行。
其實崔耕心裡還是有點小疑惑的,按照歷史的記載,金剛智應該三年後才到嶺南道,如今怎麼提前了呢?自己這個小蝴蝶的翅膀,難道還能扇到天竺?
在陣陣胡思亂想聲中,金剛智在一群天竺商人以及佛門弟子的簇擁下,從一艘大船上走了下來。
其人看起來在四十多歲,身量頗高,體形瘦削,相貌……怎麼說呢?把他的五官任何一處拿出來,都挺難看的。但奇怪的是,這五官竟然非常和諧的長在了一起,任誰都說不上一個“醜”字。
真是奇人必有奇像,彷彿高僧大德,就該是這個模樣。
先是金剛智對李旦和崔耕回禮,然後是李旦和崔耕對大和尚微微躬身,表示尊敬。
緊接著,金剛智走上高臺,為大家講大日總持陀羅尼經一卷,併為大家撫頂祈福。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全場百姓紛紛表示經過大師的賜福後,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走路更有勁兒了。
眼看著這場法會就要順利結束,忽然,崔耕輕咳一聲,走上了高臺。
他微微躬身,道:“大師法力高深,本王佩服。今日有一事不明,當面請教。”
“嶺南王有話請講。”
“大師稍待。”
然後,崔耕一揮手,在四名丫鬟,四名婆子地簇擁下,蘇繡繡走上了高臺。
崔耕道:“此乃本王的寡嫂,迭遭大變,喪夫喪父喪弟。有人說她命不好,所有親人盡皆克傷,理應出家為尼。不知大師何以教我?”
蘇繡繡也微微一福,道:“還請大師為奴解惑。”
“簡直是一派胡言!”當即,老和尚直氣的慈悲眉倒豎,方便眼圓睜,道:“若這位夫人的命不好,世間還有命好之人麼?誰再說這話,請嶺南王為我佛門打殺了他!以免影響我佛門清譽。”
莫看蘇繡繡面對崔耕,敢直接承認,就是自己想的。但在這位高僧面前,卻不敢造次。
她怯怯地道:“可是……奴家的父親、夫君和弟弟……”
金剛智將僧袍一甩,道:“如此淺顯的問題,本座根本就不屑回答。這樣吧,今日就由本座的徒兒,為女施主解惑。不空,你來說。”
“是。”
隨著一聲答應,有一個二十來歲的和尚,從他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