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0章 棄武從文事,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是宦海沉浮幾十年的官場老油子,段秀實雖然有才,卻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少年郎。
在崔耕有意招攬之下,段秀實真是如沐春風,功夫不大,就把眼前這位客商堪稱知己了。
如今天色已晚,後面的一進客棧又被燒了。稍後,段秀實就邀請崔耕等人,到他那間上房稍做休息。
客棧的夥計端來了一罈酒,幾個小菜,大家邊吃邊談,氣氛逐漸歡快起來。
崔耕趁機問道:“段小哥這次是孤身一人出遠門兒?”
“不錯,正是。”段秀實道:“不瞞崔先生說,在下這次是入京趕考的。”
楊玄琰插話道:“段小哥神力驚人,又箭法精準,想必這次定當高中。”
段秀實驚訝道:“神力驚人?劍法精準?這關科舉什麼事兒?”
“怎麼不關科舉的事兒?我大唐武舉,考的是舉重、騎射、步射和馬槍。段小哥既有神力,舉重這關就沒問題。至於騎射步射,更是和箭佛有關啊!”
“可是……誰告訴你我考武舉了啊?”段秀實哭笑不得地道:“我是考文舉,明經科。”
“這樣啊……。”
楊玄琰的面色一陣尷尬。
武舉的前程雖然比科舉差一些,但那得分跟誰比。比起進士來當然大大不如,但比起明經科來,就差不了多少了。
若段秀實說自己要考進士科,楊玄琰還能打個哈哈,說自己小看了段小哥了,段小哥文采風流,來日必當蟾宮折桂。
但段秀實放著武舉不考,非要考個明經科,這讓人如何評價?
崔耕見狀,打圓場道:“這話怎麼說的?依崔某人看來,段小哥不應考明經科而是應該考武舉啊。搜章句,不足以立功,還是從馬上取功名,更適合段小哥。”
崔耕之所以這麼說,還是為了招攬段秀實。
在歷史記載中,段秀實“舉明經,其友易之,秀實曰:“搜章句,不足以立功。”乃棄去”。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關於這個“舉明經”的“舉”字,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說法是說,他準備參見明經科考試,但還沒開始考。另外一種說法是,他參加了明經科考試,考上了。
但不管哪種說法吧,結果是一樣的:段秀實的所為被朋友們譏笑,他一怒之下棄筆從軍了,很有些班超投筆從戎的意思。
所以,現在,崔耕說的“搜章句,不足以立功”,那是歷史記載中段秀實的原話。
在崔耕的想法裡,這話說出來,既為楊玄琰解了圍,又會被段秀實引為知己,堪稱一舉兩得。
然而,沒想到的是,段秀實聞聽此言,撇了撇嘴,不悅道:“崔先生,你這麼說,真把在下看得小了。”
“嗯?此言何解?”
“你剛才說什麼,搜章句,不足以立功?敢問崔先生,我去哪立功啊?如今越王威震天下,吐蕃、契丹、新羅、南詔盡皆臣服,扶桑不日即下。段某人難道要幫著朝廷,和越王兵戎相見,自己打自己嗎?這功不理也罷。”
“那不是還有回紇嗎?”
段秀實擺了擺手,道:“冢中枯骨而已,不足為慮。”
崔耕道:“所以,段小哥以為,現在大唐高枕無憂,根本就不需要武人了?”
“不是完全不需要,而是並非當務之急。”段秀實解釋道:“如今大唐之憂不在於外患,而在於能否正確處理和嶺南道之間的關係。所以,比起武人來,朝廷更需要文人。而且一個武人,在現在也著實沒什麼立功的機會。”
“原來如此……”
崔耕聽了段秀實的解釋,不由得心中暗想:在歷史記載中,段秀實確確實實是投筆從戎的。為何到了自己這兒,卻是堅決從文了呢?
到底是因為自己改變了歷史,還是,歷史記載中語焉不詳,漏掉了什麼關鍵?
“崔先生,您怎麼了?莫非段某人所言,有什麼不妥之處?”見崔耕一陣走神兒,楊玄琰開口問道。
“當然不妥!”
說這話的並非崔耕,而是高麗麗。
她忍不住插話道:“怎麼奴家聽段小哥這話裡話外的意思,好像幫著朝廷與嶺南道為敵,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似的?”
“也算不上見不得人,只是不大光彩罷了。”
“為什麼?”
“其一,朝廷力弱,嶺南道力強,朝廷主動與嶺南道為敵的話,恐怕會偷雞不成蝕一把米。其二,越王崔耕人稱崔青天,愛民如子,治下物阜民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