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8章 鑑真和尚來,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渡扶桑,傳我佛法,還請越王行個方便,派一艘船給貧僧吧。”
“不是……”崔耕疑惑道:“”這點小事兒還用得著求本王?你想東渡扶桑,直接出錢不就行了?千萬莫告訴我,你那麼多信徒,還缺東渡扶桑的路費?
鑑真和尚苦笑道:“貧僧確實不缺錢,但是我缺官府的支援。地方官都說,貧僧乃佛門的高僧,去扶桑傳法太過可惜,還是留在大唐為好。”
“果真如此?”
“當然是真的了。說實話,貧僧已經三次偷渡扶桑了,都因為找的船不好,功虧一簣。我這次是實在沒辦法了,才求到您的身上。還請越王千歲,看在咱們以往的交情上,不吝幫忙啊!”
原來如此。
崔耕聞聽此言,才解開了一個心中困擾已久的謎團。
在歷史記載中,鑑真和尚六次東渡扶桑,甚至最後瞎了眼睛,才達到了目的 。但問題是,以現在的技術狀況來看,扶桑和大唐的直接交通沒那麼難。
要不然,出行六次五次失敗,嶺南道和扶桑還進行個屁的貿易啊?換言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死亡率,誰肯出海啊?
事實上,扶桑派往大唐的遣唐使,總失事率大概是兩成。也就是每五波遣唐使,就會有一波因為各種意外,無法到達大唐。
大唐的科技水準,遠高於扶桑。
每次從嶺南道出發,前往扶桑的船隻,大概會有半成,因為各種意外,無法到達目的地。
而鑑真和尚之所以那麼悲催。
是因為他的出海,無法得到官府的允准,只能透過野路子找船,偷偷出海,安全自然也就無法保證了。
想來也真有意思,玄奘大師去天竺取經要偷渡邊關,鑑真和尚去扶桑傳法,同樣也是偷渡。被後世人們高度讚揚的兩次弘法行為,都起始於偷渡。
“越王,越王千歲,您想什麼呢?”
正在崔耕胡思亂想之際,鑑真和尚的聲音,把他扯回了現實中。
崔耕道:“哦,沒什麼,沒什麼!本王是想如今我正要跟扶桑開戰,你身為唐人去扶桑傳法,會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啊?”
鑑真和尚微微搖頭篤定道:“不會,不會。貧僧對扶桑人大有用處,他們歡迎我還開不急呢,又怎麼可能主動加害?”
“為什麼?你再是高僧大德,說破天,也就是一個和尚而已。對扶桑人又有什麼大用?”崔耕非常奇怪。
鑑真和尚解釋道:“越王這就有所不知了。扶桑甚為崇尚佛法,對僧人和寺廟概不徵稅。如此一來,就有很多奸猾之徒冒充和尚,逃避扶桑朝廷的稅收,扶桑朝廷的收入大受影響。”
崔耕會意道:“所以,扶桑朝廷就得想辦法,分辨出哪些人是真和尚,那些人是假和尚。”
鑑真和尚輕捻著自己胸前的念珠,有些得意道:“正是如此。但問題是,扶桑佛門各宗互相牽扯,由誰來主持此事呢?他們爭論不休,一直難以決斷。趕巧了,貧僧乃是如今大唐的戒律宗第一人,扶桑人就想把我請過去主持此事。”
崔耕眼前一亮,道:“這麼說……你到了扶桑之後,說誰是扶桑真和尚,誰就是真和尚。你說誰是假和尚,誰就是假和尚。那鑑真你的地位可真不簡單啊!”
“也可以這麼說。”
“既然如此,本王可以答應你遠渡扶桑。不過,我還有個不情之請,就是不知大師你,能否答應呢?”崔耕意味深長地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