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2章 借花獻佛計,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頓,慧義禪師繼續道:“其實,從大照寺這個寺名也能看出老衲是個扶桑人。大照寺者天照寺也。老衲雖然已皈依我佛。但還自認是天照大神的後裔。”
“原來如此!”崔耕道:“想必老禪師是受了兩個孫兒的求懇,願意幫本王勸服嚴挺之了?”
慧義禪師道:“老衲正有此意,不過嘛……老衲也確實不想讓嚴挺之違逆心意,此事到底如何解決?還請越王千歲教我。”
“您這是把蹴鞠又往我這踢啊。”崔耕眼珠一轉,道:“但沒關係,只要您願意配合就行了。我有一個法子,定能讓那嚴挺之毫不猶豫地寬恕嚴武,絲毫不受委屈。也再無為袁英報仇之意。”
“哦,到底是什麼法子?”
崔耕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四個字,‘借花獻佛’。”
……
……
第二天一早,崔耕等人就和慧義禪師一起,來到嚴府門前。
嚴挺之得知慧義禪師來了,不敢怠慢。趕緊大開中門,將眾人迎了進去。
嚴府會客廳內,慧義禪師坐了首席。其餘人等分賓主落座。自有丫鬟獻上香茶。
略微寒暄幾句後,嚴挺之輕咳一聲道:“老禪師,您今日可是要替那崔耕做說客嗎?”
慧義和尚微微搖頭道:“非也,非也。貧僧可不是貪慕富貴之人。只是,那嚴武你實在是殺不到呀。”
“哦,為什麼?”
慧義和尚面色一肅,道:“因為你殺了他之後,來日悟頭前緣,必定後悔。是這麼這麼回事……”
然後,慧義和尚將崔耕所教的那個故事,娓娓道來。
原來慧義和尚為了婉拒崔耕他們,說了一番因果糾纏的鬼話。現在崔耕同樣編了一個因果糾纏的故事。讓慧義和尚說出來。
正所謂借花獻佛之計也。
在他的敘述裡,嚴武的上一世是一官宦子弟,娶了一名叫梅孃的女子為妻。那梅娘有一妹妹,名曰梅英。本來嚴武和媚娘琴瑟和諧,夫妻和睦,舉案齊眉。小日子過得別提多美了。
可惜,梅英嫉妒姐姐的幸福,看中了姐夫。就挑撥離間,在嚴武的母親面前,屢次說姐姐的不是。漸漸的嚴母對梅娘產生了看法,逼著夫妻和離。
後來嚴武又娶了王氏為妻,梅娘嫁了一個姓趙的讀書人。某日嚴武和梅娘夫婦,在梁園偶遇。夫妻二人重逢,不甚感慨。
嚴武就寫下了一詞,曰:“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梅娘也以一詞和之,曰:“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遊園之事後,梅娘投井而死。嚴武得知此事也自盡身亡。
後來因果糾纏之下,嚴武重生為人,為嚴挺之之子,而那梅英也轉世重生,嫁與嚴挺之為妾,是為袁英。所以他們今生如夢亦如幻。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解決前世恩怨。
嚴武殺袁英表面上是為母出氣,實際上卻是要報前世之仇。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嚴挺之聽完了,不斷念叨著,一時痴了。
崔耕這個故事,是結合了陸游唐婉以及嚴挺之自身的故事改編而來的。不容嚴挺之不感同身受,把嚴武看成了自己的化身。
前妻袁娥的音容笑貌不斷浮現在眼前。他能不感嘆嗎?
更關鍵的是,以嚴挺之的學問當然看得出來,以慧義禪師的水平,肯定無法做出此詩。他能把這故事說得如此有鼻子有眼的,那定然不是在欺騙自己。
最終,嚴挺之豁然起身,猛拍一下肩道:“想不到,我嚴挺之竟有此子?!他快意恩仇,何罪之有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