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94章 危機忽然至,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不其然,待那火焰終於消失之後,奇蹟發生了。崔耕所拿的全部經文,盡皆安然無恙,非但如此,講上面瀰漫的灰塵一吹,這些經文看起來比之前還乾淨整潔了一些。
“烈火煉真經,真經更清淨;果然同傳說中完全一樣啊。”
“鑑真大師不虧為大唐來的高僧,竟然隨身帶著如此珍奇的經書!”
“鑑真大師所焚的真經不但比興福寺的經文光滑更加燦爛,而且火焰過後,經文絲毫未損。高明的何止一籌啊?”
“由此看來,咱們扶桑佛文比起大唐佛文來,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哩。”
……
扶桑百姓們見此狀況,議論紛紛。
賢和尚聽到耳中,面色頓時變得無比的難看。
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了,興福寺指證鑑真和尚以經文令海盜皈依是謊話,鑑真和尚卻拿出了自己能降服白虎的證據。
人可以和人勾結演戲,但白虎總不可能也同人勾結,在眾人面前演一齣戲吧?
鑑真和尚勝了第一局。
後來,興福寺又拿出了,可在焚燒時現出金光的經文。然而,鑑真和尚不僅拿出了焚燒時可現出異光的經文,而且與傳說中一樣,那經文歷火劫而不毀。甚至比傳說中更進一籌,那經文在燃燒時,可現出五顏六色的光芒。
如此一來,自己和鑑真和尚豈不高下立判嗎?不認輸行嗎?
但話說回來,就這樣徹頭徹尾的認輸,丟的可不僅僅是自己的面子,還有興福寺的面子,真不甘心啊!
這可怎麼辦?
正在賢一陣猶豫之際,忽然“崔海護法”的催促聲響起:“鑑真大師法力無邊,賢大師你再不認輸,更待何時?”
“我……我……”
賢還是無法決斷,眼珠一轉,轉移話題道:“讓貧僧認輸倒也不難,但能不能讓我輸個明白?鑑真大師帶來的經文,為何真能歷大火而不毀呢?而且那經文在燃燒之際,還有五顏六色,各種光芒呈現?”
崔耕當然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事實上,這些經文是他來扶桑之前的準備之一。
當初漢明帝主持佛道兩家鬥法,佛門拿出不怕烈火的真經,奪得了最終的勝利。這裡面的秘密,說穿了不值得一提。
那些和尚拿出的經文和佛像,都是用火浣布製成的。
所謂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纖維製成的布。此物不怕火燒,而且燃燒之後,因為其中夾雜的雜物被烈火一掃而空,看起來就像洗過一樣,更加潔淨。
“火浣”二字因此得名。
漢明帝時期的和尚,正是用了火浣部的特性,才贏得了那場鬥法的勝利。
其實後來,這個秘密擴散甚廣,很多人知道了其中的內情。但問題是,經過五胡亂華,火浣布的實物已經在中原完全消失。所謂火浣布的傳聞,也漸漸被人認為是以訛傳訛的無稽之談了。
所以扶桑興福寺的扶桑僧人們,費勁千辛萬苦,也無法復現出漢明帝時的佛門“真經”。
但崔耕不同,他不僅僅是嶺南道、劍南道之主,還是嶺西聯邦的真正主人。
而石棉的原產地,正是在西域諸國,以及劍南道的崇山峻嶺之中。崔耕既知道火浣部的秘密,又有足夠的資源,復原出當時的經文來,不是什麼難事。
這次他冒充佛門護法,來扶桑救崔芬,就順便帶了幾本這樣的經文,以備不時之需。
換言之,賢和尚今日之舉,簡直是魚兒往網裡頭,餓狼往槍口上撞。
至於那真經燃燒時發出五顏六色光芒的秘密?這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當初興福寺的經文燃燒之際有金光放出,那是因為在書頁裡面夾雜了金箔。金箔燃燒,放出了金光。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火浣部作出的經文中,夾雜其他金屬的碎屑,燃燒之際就能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芒。
後世的人們做出了五顏六色的煙花,就是利用了類似的原理。
當然了,在大廳廣眾之下,眾多扶桑百姓面前,崔耕總不能實話實說。
他眉毛一挑,正色道:“這當然是因為,我鑑真大師德行高深,福源深厚,得了佛祖所賜的真經。”
頓了頓又反而道:“怎麼?你們興福寺得了能在燃燒之際放出金色光芒的經文,不是這個原因?”
“這個……”賢和尚心裡這個氣啊,暗想,我們興福寺的經文會在燃燒之時發出金光,當然不是這個原因。但這話心裡明白,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