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作繭來自縛,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武三忠來說,貪汙索賄、中飽私囊這種方問題,從根本上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想當日武則天正式登基之前,讓他率兵出嶺南道,前往長安護衛,用意並非是真的就缺了他武三忠手底那點兵力。而是在武則天的內心裡,已經將他當作武家的一份子了。接下來他只需立下大功,認祖歸宗絕不成問題。

因為武三思和武承嗣各懷心思的拼命阻撓,所以武三忠才未能如願。

他這兩位宰相堂兄弟之所以這麼做,除了不想將皇帝姑母的寵溺分出一杯羹出去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因素

那就是武則天現如今都快七十了,這皇帝能當多久,金鑾大殿上的龍椅還能坐幾天?挑選繼承人的問題,早已迫在眉睫地擺在眼前。

雖然篡唐改周登基之日,她就立李旦為太子,賜姓武氏。但武則天又何嘗不擔心自己百年之後,李旦重新改回李姓,恢復大唐?甚至擔心李旦改姓復唐之後,開始對武氏子弟秋後算賬,有一個算一個,統統難逃反唐厄運!

那武則天這輩子不就白忙活了嗎?

因此,對於百年之後傳位於誰,儘管她老人家都快七十了,至今還沒個定論。李旦那個太子位置坐得也是膽戰心驚。

尤其是朝中如今一大批親武氏的勢力,都在暗中敲邊鼓,希望將來繼承皇位大統的是武家子弟,一來是能保障武氏家族萬年長運,武氏子弟世代榮華;二來呢,也是不要涼了這批親武反唐大臣們的一片忠心。

所以,朝野之中有了這股風氣之後,武三思和武承嗣作為武則天的親侄子,問鼎太子之位的呼聲是最高的。

不過太子之位只有一個,兩個人爭奪就已經太多了,他們又豈能容忍再多出一個武三忠?

於是乎,幾乎已經鬥紅了眼的武三思和武承嗣,難得的捐棄前嫌,聯合起來。

他們一方面勸武則天打消那份心思,另一方面對武三忠許下種種承諾,讓他自請出外。

安撫使一般是在朝廷剛剛開疆拓土後設立的,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為的是統一政令平定各種叛亂。

嶺南道早就歸屬大唐多年了,有什麼必要設定安撫使?實際上這就是對武三忠進行收買行了,你就在嶺南道當土皇帝吧,真皇帝你就別想了。

武則天對此也心知肚明。若沒有她的默許,已經進入她視線的武家子弟武三忠,又豈能真的被外調到嶺南道來當這個安撫使?

有了這番默契在,武三忠貪點汙受點賄,那還叫事兒嗎?這就是他剛才有恃無恐的原因。

……

……

不過現在這份有恃無恐的底氣瞬間沒了。

因為,他見著崔耕從暗門之後拿出了一樣東西,瞬間被嚇尿了!

崔耕手中的這件物什,是一件上好的錦緞做成的衣服,通體呈黑色,上繡十二章圖案,包括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

這是啥?

這是皇帝的冕服!

也就是民間戲文裡唱的“龍袍”!!

李唐、武週年間,還沒有後世在熒屏上頻頻可見的龍袍,皇帝固然可以穿黃色衣服上面繡龍,親王同樣也可以。

甚至黃色本身,在初唐年間都不屬於皇族的專屬色,六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穿。

事實上,皇帝最常見的打扮是幞頭圓領袍,與三品以上的官員差不多。

唯一一件只有皇帝能穿,其他任何人絕對沒資格穿的,就只有這件冕服。

冕服是皇帝最為鄭重的禮服,按規定只有在十分重大的場合才會穿。

同時又因為這玩意兒太過笨重,皇帝不太喜歡穿。所以到了現在,皇帝已經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穿上冕服:一個是登基,另一個是一年復始的元旦,受百官朝賀。

武三忠家裡被搜出這玩意兒來,那還用問嗎?他想造反唄!

好吧,一件龍袍只是孤證,可以拼命抵賴說這是有人栽贓陷害。但是,之前從他家中搜出了眾多的逾制的器物,這也是有人陷害?

再加上他本來就有爭奪皇位的資格,所以,皇帝的冕服一出,這個案子,幾乎已經成了無可辯駁地鐵案!

武三忠此時嚇得腿都軟了,“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道:“侯御史,崔御史,二位請聽我解釋,外面逾制的器皿我都認,但這件冕服,確實不是我的啊。”

“廢話,本官當然知道不是你的!”

侯思止看到了龍袍心裡就有底了,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