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周興來獻計,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以漁不過是拍自己馬屁的幌子,無非是替自己把這個乞丐養起來。

到時候傳揚出去,就是一個乞丐衝撞了自己的車駕,結果自己大人有大量,非但沒有降罪,反而讓他擺脫了乞丐的身份,衣食無憂。

既不用花自己的銀子,又不得個好名聲,又何樂而不為呢?

想到這裡,侯思止點頭道:“唔,還是崔御史想得周到,有心了。”

這個周鬼當然就是周興,如今得了侯思止這一句話,今後他就有個正當的身份留在崔耕的身邊了。

當初他給崔耕說的瞞天過海之計,就是自己先不跟著崔耕,而是在漳州某個地方隱居。

然後,自己再在某個萬眾矚目對場合,正當光明地與崔耕相遇,並留在崔耕的身邊。

侯思止來廣州查案,周興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這個衝撞罷黜使車架的案子,便是他一手策劃。

大唐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簡單地社會地位劃分就是士農工商奴。侯思止先做賣餅的小販,又做了高元禮的家奴,可以說幾乎已經墮落到了社會最底層。

但是,還有兩樣職業比侯思止的社會地位更低,那是是乞丐和妓~女。

侯思止出身貧寒,驟然得登高位,心理扭曲,對以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都非常狠毒,一言不合就要想辦法讓人家抄家滅族。

不過,他對原來就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心態就非常平和了。甚至為了討個好名聲,還常常賙濟乞丐。

當然了,這只是侯思止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並沒什麼卵用。就算有人知道了,也不會為一個酷吏揚名。

所以,儘管侯思止做了很多所謂的“好事兒”,但也只有周興等少數同行酷吏,才知道他這點小心思。

武三忠當然是不明就裡,所以再次馬屁拍在馬蹄上,被崔二郎鑽了空子撿了便宜。

周興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制定計劃,並得償所願。

小小插曲很快便告一段落,眾人各自離去。

崔耕回到臨時安排的肅政使衙門後,迫不及待地摒去左右,只把周興留下。

他把今天在接風洗塵宴上發生的事講述了一遍,讓周興分析一下,侯思止為何非要來到嶺南,與自己過不去。

周興聽後,微微點頭,道:“崔御史多慮了,其實臨來之前,小人已經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地差不多了。您這麼一說,我越發肯定,侯思止絕不是衝著您來的。”

“那他是為誰來的?莫非是武三忠?”

“也不是,確切地說,是為了他自己……”

在周興的分析裡,侯思止此人雖然不學無術,但是天性狡黠,政~治嗅覺靈敏。

隨著周興、丘神、索元禮等幾個酷吏大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其實暗裡,侯思止也已經嚇麻了爪子。

於是乎,他就有了出京避避風頭的想法,這才向武承嗣求來了這個嶺南道罷黜使的職司。

實際上,他對崔耕和武三忠的案子完全不感興趣,也根本沒心思想去查。

等什麼時候感覺這股風頭過去了,他才會隨隨便便把這個案子結了,回京覆命。

現在侯思止最希望的,就是自己在嶺南的這段日子裡,不顯山不露水,朝中大佬誰都不注意到自己。

正是因為如此,他對武三忠讓他去泉州的計劃完全不感興趣到時候忍不住貪念,真和那些海商鬥了起來怎麼辦?這不是把小辮子送到別人手裡,被人往長安那麼一告,可就是一道催命符了。

至於他將崔耕、陳元光乃至賈仁義都調來廣州城,應該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崔耕聽完了可傻眼了,因為在“荒唐大夢”中他知道,這股瓦解打擊酷吏集團的風頭不僅不會過,還會越吹越勁。

直到七年後來俊臣被殺,整個酷吏集團才會被一掃而空,至完結。

要這樣的話,侯思止那鱉孫在嶺南道呆上七年,自己難道也要被束縛在廣州城七年之久?

他趕緊向周興問計,有沒有辦法快點脫困。

周興搖頭苦笑道:“崔御史,您太看得起我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今小人對廣州城兩眼一抹黑,能有什麼破局之計給您?不過……”

崔耕急道:“不過怎樣?”

“萬變不離其宗,破局的方向無非是三個:其一,找到賈仁義勾結僚人的罪證,讓侯思止不得不結案。其二,抓到侯思止的把柄,咱們想讓他怎麼結案就怎麼結案。其三,找到足以讓武三忠身敗名裂的證據,這個案子也就用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