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長安風波起,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扶桑不僅皇位繼承製度與中國不同,連皇位的交接過程也與中國不同。
中國的老皇帝死了,馬上就是繼承人在靈前即位,成為新皇帝。然後,先發喜詔宣佈新君即位,再發喪詔,宣佈老皇帝已經龍馭賓天了。
整個皇位的接替過程,堪稱無縫對接,這就是所謂的“國不可一日為君”。
但是,扶桑不同。
人家的新皇帝死後,繼承人並不能馬上登基,只能暫時“攝政”。什麼時候把老皇帝的喪事辦完了,什麼時候新皇帝才能登基。
這個過程,一般要持續一年之久。
現在問題來了,若是在這一年之中,這位老皇帝的繼承人,被別人幹翻了怎麼辦?
涼拌!
成者王侯敗者寇,誰最後贏了誰就是天皇,輸了的那位就還是皇子。也就是說,大友皇子始終是大友皇子,並不能稱扶桑天皇。
這就能顯出泱泱華夏的優越性了,明成祖把侄子建文帝趕下臺,又是改史書,又是改年號,宣稱自己的皇位是從老爹那繼承來的,跟侄子完全無關。
但剛死了沒多久,建文帝就被承認是皇帝了。沒辦法,公道自在人心。人家建文帝即便當了一天皇帝,那也是皇帝,連朱棣的子孫都承認這個道理。
扶桑人就沒有這麼“公道”了,一直到一千二百年後,才由明治天皇,承認大友皇子為弘文天皇。
這位“明治天皇”就是就是施行明治維新的那傢伙,並且與清朝爆發了甲午之戰的扶桑天皇。也就是說,直到那時候,扶桑人才覺得自己辦的這事兒不咋地道。
在大唐年間,扶桑上至天皇,下至販夫走卒,乃至大友皇子本人,沒有任何一個人認為他有資格稱天皇,只是把他當成一個爭奪皇位失敗的倒黴蛋兒。
也正是因為如此,除了那些忠心的部署之外,大友皇子根本就在扶桑沒啥號召力。只能盼望搶了泉州港,用錢財來收買軍心。
馮樸聽完了和崔耕等人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
老刺史小走幾步逼近李有悔,非常雞賊地將臉貼過去,借用了崔耕的經典名句,問道:“你想死還是想活?”
大友皇子當然惜命了,於是馮樸給他出了個主意,到了長安城之後,絕對不能提扶桑那奇葩的皇位交接過程。
就說自己是扶桑天皇……呃,天皇兩個字也不能提,武則天都自稱了那麼多年天后了,你這跑來一個天皇算怎麼回事?
於是,勒令大友皇子自稱“倭王”,而馮樸和崔耕他們知道內情的人,還是稱他為“大友皇子”或者“假倭王”。
這樣,對崔耕等人來講,還是有生擒倭王的大功。對於大友皇子(李有悔)來講,不僅保住性命毫無問題,而且有希望藉助大唐的軍力奪回王位,堪稱皆大歡喜。
至於說有扶桑人來大唐,把這事揭穿了咋辦?那也好解釋。他們是奉了天武天皇,也就是奪了李有悔皇位的那個壞叔叔,奉了天武天皇的命令,故意來抹黑大友皇子的,所言一概不可信。
再說了,這事又不用瞞多長時間。武則天認了大友皇子是“倭王”,他就真是“倭王”了。誰敢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事上,給老太太找不痛快?
另外,大友皇子的女兒麗智子的稱呼也得改一改。
什麼公主啊,大唐天子的女兒還不一定是公主呢,你一個扶桑破落戶的女兒也敢稱公主?
大友皇子為了活命,表示完全配合。
直到現在,他才告訴崔耕等人,其實扶桑皇室的女人,出生的時候,會被賜封一個“宮號”,成年後才會被天皇批准,建立“宮家”。
而且,這個宮號和宮家完全不挨著。
那還有啥說的?看來這個“宮家”才相當於公主,大友皇子等人把所有皇室之女翻譯成公主,純屬給自己臉上貼金。
慘死的麗智子嘛,就叫她“王女”好了。
於是乎,給大友皇子提一級,給麗智子降一級,一個完美的忽悠計劃就此誕生了。
武周初立,武則天還是很在乎名聲的,人家麗智子再怎麼說也是“王女”。侮辱藩國王女,這名聲也太臭了,打死武則天,她都不能承認武良駒就是他的侄孫子。
所以,武良駒就是一個平民百姓,頂天了他爹是嶺南道安撫使,了不起被稱為官宦子弟。
如此說來,大家豈不是有功無過?
唯一可慮的是武三忠,這老東西是大夥的頂頭上司,又熟知內情,即便明面上不能報喪子之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