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章 揚州狗咬魚,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嶙峋。
甚至有一隊隊叫花子,三五人一群,十幾個一夥,扶老攜幼,從他們身邊走過。這尼瑪怎麼看怎麼像是饑荒重災區啊!
天下第一繁華州府就這德行?
那大周其他州府,不得成了阿鼻地獄啊?
但就算揚州受了天災,也不能這麼慘啊!因為此地交通極其發達,沒有糧食,買不就行了嗎?
不說近處,就算從泉州運糧,滿打滿算,不到兩個月也就該運到了。
崔耕大惑不解,讓陳三和找了個乞丐一打聽才知道,這裡邊不僅有天災還有人禍。
今年是整個淮南道受了旱災,尤其是以揚州附近最為嚴重。
沒錯,古代的水利工程實在搞的不好,在江河縱橫的淮南道,竟然出現一場罕見的大旱災!
本來揚州富庶,即便朝廷不救濟,單靠民間自己的力量也能扛過去。
然而好死不死的是,在一個月以前,武則天心血來潮,下了一道聖旨:天下禁屠。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朕信了佛了,明白殺生是不好的。所以,從今天開始,天下百姓就不準宰殺牲畜、捕獵魚蝦了。
頓時,大周所有的屠夫盡皆失業。
天下其他地方還好,大不了屠夫改行,百姓少吃幾頓肉唄。
但揚州附近不同,這裡江河湖泊眾多,百姓們的飲食習慣是一半吃糧食,一半是吃魚蝦。
現在皇帝的聖旨來了,大家就只能吃糧食了。
但問題是今年大旱啊,糧食本來就貴,這驟然出現了一半的缺口,那還了得?
一時間,揚州附近糧食的價格就打著跟頭,噌噌噌地往上翻。
……
崔耕聽完後一陣膩歪鬧心,媽的,好背啊!老子怎麼那麼衰?怎麼我新官上任,就趕上了這麼檔子事兒?
而且,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還完全無解!
揚州既有錢交通又發達,之所以出現糧價如此離譜的現象,是因為短時間內糧食的缺口太大。
這遠不是自己抖抖什麼機靈就能夠解決的。
貌似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開放禁令,准許民間吃魚蝦。但是,這可能嗎?
上書武則天,讓她收回成命?
一代女皇,武則天大大當然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臉,她老人家回覆的聖旨,崔耕都能幫她想好了:天下禁屠,我佛歡喜,自然有甘霖降下,何必去本逐末?
還是說,自己不顧個人安危,公然違抗陛下旨意,強行下一道公文,准許百姓吃魚蝦?
先不說他崔二郎有沒有這個膽子,恐怕公文剛剛寫好,麗競門的人就來鎖拿自己了。
這可咋辦?
崔耕心中鬱悶不已,接下來,他也就沒有心情再檢視什麼揚州風土人情了。
與宋根海、陳三和等人一路疾行,第二天一早,到了揚州城外。
到了此地,他的心情總算是好受了些。
雖然還沒到城內,但這裡工坊鉅富甚多,論繁華比起一般通都大邑都不遑多讓。百姓們特別有錢,還可忍受目前高企的糧價,面色紅潤並無餒色。
再往前走,一條護城河橫亙在眼前,寬達三四十丈,碧水汪汪,楊柳依依,睡蓮滴翠,水草萋萋,甚是喜人。
崔耕記得荒唐大夢中有詩明證“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儘管這條護城河還沒經過整飭,但已經有了後世“瘦西湖”的三分風采。
此時城門剛剛開,百姓們魚貫入城。
所有百姓都要經過衛士的檢驗,一方面是看有沒有什麼違禁品,另一方面是監察有沒有行跡可疑之人。
衛士稍一懷疑,就可以要求行人出示“公驗”也就是類似身份證、護照之類的東西。
比如崔耕,真被士兵查著了,就得把他那個鑲金嵌玉的告身拿出來。這樣的話,他微服私訪的計劃就算完全失敗。
若是宋根海和姚度呢,就得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過所”到了明清時期,此物又被稱為路引。
崔耕等人下了馬,前面是一輛柴車。
趕車之人看年紀不到二十歲,面白無鬚,肌膚水嫩,雙目明亮,除了略嫌陰柔以外,算是個標準的美男子。
崔耕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很是奇怪這等人物,怎麼會是一個樵夫。說他是喬裝打扮的吧,仔細觀瞧可以發現,這人手心中還真有不少繭子。
難道是人家基因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