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 要命不要錢,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拿出來的這個瓷像可不一般,美輪美奐,獨一無二,武良駒有多少錢都沒地方買去。
按照歷史的正常發展,只有三百多年後,這種型別的瓷器才會現於世間,被稱為德化瓷。
德化瓷,產於福建德化縣。
此地的陶土與別處不同,燒出來的瓷器不僅僅呈現一種令人痴迷的白色,還帶有顆粒珍珠般的閃光,素淨淡雅,如脂似玉,給人以至美的享受。
美到什麼程度?
八百年後,德化瓷遠銷歐洲,得到了歐洲貴族的熱捧,被稱為“中國白”,價比黃金。
注意,八百年後已然是到了明朝,雖然朝廷有禁海之令,但江南豪門大戶的走私之風不絕,外銷的德化瓷非常多,每隻船上都能裝上成千上萬件。
儘管如此,好東西就是好東西,雖然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就是供不應求,價格就是居高不下,一直降不下來。
以至於歐洲貴族請客的時候,每個客人的後面都要安排一個僕人伺候,名義上是為客人斟酒佈菜,實際上卻是防止客人把珍貴的“中國白”順走了。
德化陶土除了“白而美”這一個特點之外,另一個特點就是“硬”。
其他的地方的陶土較軟,燒製出來的瓷器容易變形,只適於用來燒製器皿,而不適合燒製雕像。而德化陶土可塑性極強,不僅適合燒製雕像,而且因為其特殊的色澤,特別適合燒製佛像!
兩相結合,德化陶土燒製的觀音像,遠超同儕,在大唐年間出現,就是一件毫無疑問的稀世之寶。
崔耕想盡辦法,讓曹月嬋拖延了武良駒等人足足一個月的時間,就是前往德化縣,把一部分當地的陶土帶回泉州,進行燒製。
瓷器乃是泉州外貿的大宗商品,林家現成的瓷窯就有十數個,經過一段時間摸索,終於讓德化瓷提現三百年現於世間!
武良駒家資豪富,經的多見的廣,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個瓷器的價值。
當然了,他之所以跪求崔耕,主要還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崔耕講的那個故事,以及那八個硃紅篆字白馬送佛,女主天下。
這八個字實在是太應景兒了,簡直就是祥瑞啊!
這時,崔耕的聲音悠悠響起,道:“不忙,不忙,武公子你先站起來,咱們慢慢說。這個雕像的價值你明白吧?”
“嗯!嗯!嗯!”武良駒此時早無囂張跋扈之色,如同乖孫子似的,把頭點得如同雞碎米。
“好,武公子果然識貨!”崔耕豎了豎大拇指,道:“坐吧。”
“好。”剛一坐好,武良駒又迫不及待地問道:“崔長史啊,這瓷像的事兒……”
崔耕慢條斯理兒地呷了一口茶湯,才清了清嗓子,道:“這個瓷像,它是個祥瑞啊。本官若將它送往長安獻呈朝廷,這加官進爵指日可待啊。武公子,嘿嘿……你覺得這是區區銀子所能換來的嗎?”
其實,如今武后新登皇位,這瓷像背後的意義,無論是對崔耕還是武良駒,都顯得極為重要。故此,武良駒才能前倨後恭,面對崔耕仍能做到忍氣吞聲。
要知道武則天牝雞司晨,佔了老公和兒子的江山為帝,無論讓誰評價,都得說她名不正言不順。
要如何將沒理的事情講成有理呢?就只能從上天的意志上想辦法了這皇帝不是老孃非要當的,是上天讓我當的。你們不服的話,去和老天爺講道理吧!
所以,武則天最樂於見到的事情,就是人們獻上各種祥瑞,以證明自己統治是順天應人的,是合理合法的。
比如一個叫唐同泰的不入流小官,找了一塊白色長石,在上面用紫石的粉末和藥塗上字:聖母臨水,永昌帝業。然後,宣稱這塊石頭是從洛水裡面挖出來的,獻給武則天。
結果呢?武則天馬上就下旨,唐同泰獻石有功,封為永昌縣果毅都尉。
郭恪那麼大的背景,費了那麼的大的勁,才當上了正六品的昭武校尉。人家唐同泰就是獻上塊石頭,就是五品官了,這上哪說理去?
於是乎,大唐上下掀起了一股獻祥瑞之風。
最誇張的是一個叫朱前疑的小官,沒能力沒背景沒技術,連假都造不了,絲官員中的戰鬥機,他想走捷徑咋辦呢?他靈機一動,直接上表,說自己昨晚做一個夢,夢到武則天白髮變黑,長出了新牙齒。
做夢這種事無憑無據的,還不是隨便他怎麼說。
然而,就是這麼不靠譜的“祥瑞”,武則天聽了仍然很高興,聖旨下達,朱前疑升為六品都官郎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