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章 九月登高會,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幹不過?說一群新兵蛋子打不過朝廷精銳,這就容易解釋多了。”
崔耕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道:“郭都尉關注錯重點了。現在咱們是牽扯進了李家和武家的爭執,到底該怎麼辦?”
武則天如今都要當皇帝了,肯定是武家勢大,這沒什麼說的。
但這並不表示所有人都心向武氏,恰恰相反,大多數人是敢怒不敢言。
很簡單的道理,憑什麼啊?
憑什麼你一個女人能當皇帝,這有先例嗎?
要說大唐是你帶兵打下來的,我們也就認了。但問題是,你的權力,全都是來自老公和兒子。受了人家的好處,還把人家的親戚朋友斬盡殺絕,這事也幹得太缺德了。
當然了,人們再怎麼腹誹,也不能改變武則天是一代明君的事實。這幾十年來,她把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大夥也都服他,不想換個老闆。
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人們不想有人發動叛亂。另一方面又覺得武則天稱帝是不對的,發動叛亂的人值得同情,執行平叛的人的應當鄙視。
所以,崔耕今天就想和郭恪推心置腹地談一談。到底是選擇武家受天下人的鄙視,還是冒著殺頭的風險選擇李家。當然,最好還是兩不相幫,把這事給壓下去。
好在郭恪沒讓他失望,打了個哈欠,道:“什麼李家武家的?那些賊人都死了,單憑你幾句話,難道就要本官掀起一場驚天大案?簡直是豈有此理!”
崔耕會意,也附和道:“是啊,卑職剛才說什麼了嗎?我怎麼不記得了?”
兩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回到原地,郭恪命令將士們帶上俘虜往回走,頓時歡聲雷動。
可沒過多久,就有一個軍士大叫著“為戰死的兄弟們報仇”,暴起發難,把那五個俘虜全部刺死了。
郭恪對其嚴加訓斥,不過念其同袍情深,只給了十五天禁閉的懲罰。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對此事下了一道軍令,任何人不得提及真相,只說是賊人勇悍,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海寇作亂,武府失火,三十一名賊人被折衝都尉府擊斃,這個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泉州城。
好在死的除了折衝府的兵就是賊人,善後倒是不難。
郭恪寫了份公文,向兵部要戰死將士的撫卹,要有功的將士的嘉獎,刺史馮樸樂得做個順水人情,非常爽快的聯名副署了。
公文剛剛發出,林三郎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崔耕,焦急地問道:“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崔耕早就知道他得來找自己。
郭恪不想攙和武家和李家之爭,崔耕就不想攙和了,但這場戰鬥總得有個大功臣吧?
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二人一合計,得了,就是林三郎了。
於是乎,在那份公文上面,是林三郎發現了賊人的陰謀,就趕緊回營調兵。
結果整好趕上郭恪生病,軍情緊急,於是林三郎領了郭恪的手令,帶兵出來剿匪,立了一場大功。
天地良心,林闖回去報信之後,就被郭恪命令帶著一百軍卒守折衝府了,何曾有什麼帶軍平亂的功勞?
至於報信一事,也是隨便找個扈從就能幹,怎麼就成了平亂第一功呢?
崔耕的說辭早就想好了,道:“三郎你彆著急啊,這是我和都尉大人商量好的,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他的介紹裡,一戰殺了三十多個賊人,戰死了二十多個府兵,戰損比就有些難看了。
要說是郭恪領兵,算不得什麼功勞。至於上報自己的功勞呢?也沒什麼用處。
自己這九品縣尉幹了沒幾個月,就當上了從七品的折衝府長史,升遷之速超過了大部分世家子弟,簡直是祖墳上冒了青煙。
但這青煙也不能老冒吧?朝廷肯定不會同意再次讓自己升職,最多賞一些綵緞銀兩什麼的,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但是林三郎就不同了,現在才是九品的兵曹吏,有了這份功績,怎麼也能升一級吧?要是動用林家的關係運作一下的話,就是連升兩級都有可能!
既然如此,就不如把這份功勞讓給林三郎了。
林闖仔細一琢磨,還真是這個道理,不由得感嘆道:“崔二郎真是個厚道人啊,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厚道人?
崔耕聽了心中一顫,似乎……前幾天也有人這麼稱呼過我?
接下來的幾天裡,崔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