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7章 秘室講秘聞,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眼見四下無人,崔耕也不隱瞞,將自己的身份直言相告。
狄光昭高興地道:“果然是你!無詔回京,二郎,你的膽子真夠大的啊!另外,你這易容之術也甚是高明,要不是家父辦過類似的案子,還真看不出來。”
“嗯?”
崔耕心中一動,道:“狄相爺也曾遇到過會類似易容術的人?什麼時候?在哪?”
如果這個答案揭曉,崔耕就能大概猜到老騙子韋什方,和他那股神秘勢力的來歷了。
不過,狄光昭卻連連搖頭,道:“這我就不知道了,家父就是隨口那麼一說,我也沒細問。”
“這樣啊,那本官以後見了狄相爺再問。呃……狄相爺那天被氣的吐血,不是真的吧?”
狄光昭面色一垮,沉聲道:“半真半假,血是真的,不過不是氣的……老爺子的身體,恐怕撐不了多少日子了。”
崔耕算算時間,狄仁傑哪怕現在死了,也比歷史上多活了一年,嘆道:“生老病死,造化弄人,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狄相爺對我有什麼交代沒有?”
“有,他讓我告訴你一件事兒……為了魏相爺的案子,上官婉兒已經與張氏兄弟決裂,絕對可以信任。”
崔耕訝然道:“啥?他們決裂了?為什麼?”
狄光昭搖頭,道:“家父也不大清楚內情,只是說這個訊息絕對可靠……嗯,二郎你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上官婉兒沒必要趟這灘渾水,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你說……是不是因為二郎你呢?”
崔耕可不覺得自己有這麼大的魅力,至於他和上官婉兒之間的親戚關係,更像是一個拉近關係的藉口。
崔耕搖頭道:“不可能和我有關。興許是,二張和她之間……誒,不對啊!”
崔耕忽然又想到,徐彥伯在左控鶴監,曾經跟自己說過,上官婉兒和二張相好的日子不遠了,甚至自己都可能一親芳澤。
這不像是決裂的樣子啊!
當崔耕把自己和徐彥伯的對答,告訴狄光昭後。狄光昭眼珠一轉,道:“這事兒你別往好處想,往壞處想就明白了。興許,他們是發現了上官婉兒什麼秘密,想抓住這個把柄,逼著她就範!”
“嗯,很有可能。但是,上官婉兒能有什麼把柄?”
狄光昭雙手一攤,道:“這我哪知道啊?只要二郎你接近張氏兄弟,才可能探明真相。”
……
二人又說了一會兒閒話,漸漸說到了太子李顯的身上。狄光昭的訊息甚是靈通,比老騙子韋什方知道的略多一些。
李顯也是人中之龍,不可能韋后吹什麼枕頭風,就信什麼。他之所以相信武三思,還是有些自己的理由的。
首先是,幾個月前,武則天曾把李顯、李旦、太平公主李令月和武三思,帶到太廟之中。
她讓李顯、李旦和武三思對天發誓,在自己百年之後,一定和睦相處,互相輔助,不可互相攻殺。如違此誓,天誅地滅。
至於李令月呢,她既是李家之女,又是武家之媳,就是這場盟誓的監誓之人。以後,若有人率先背誓,她就要幫助另外一方。
發完誓以後,武則天又命武三思在嵩山造三陽宮一座,宣告以後自己就在那裡養老,李武兩家也在宮中多多接觸,增進感情。
此宮之所以取名三陽宮,就是“武三思、李顯、李旦”,整好三人,取其“三陽開泰”之意。
崔耕明白,這就是史上所載的“武李會盟”。
他疑惑道:“太子李顯總不會因為一場誓言,就信了武三思吧?他有這麼幼稚?”
狄光昭解釋道:“誓言只是一部分作用,主要還是武李兩家互相通婚。比如,新都公主李言欣,下嫁武延暉。永泰公主李仙蕙,下嫁武延基。成安公主,李季姜,下嫁武崇訓。現在,武三思和太子是兒女親家,過從甚密。”
在歷史記載中,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娶了李顯的掌上明珠李裹兒。現在,雖然是李季姜嫁給武崇訓,但兩家終是結了姻親。
崔耕冷笑道:“李顯還和武三思是連襟兒呢,不比這個關係親密的多?”
“連襟兒?”
狄光昭先是微微一愣,然後馬上就會意,崔耕說得此連襟兒非彼連襟。他這是在暗諷,武三思給李顯戴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
狄光昭嘆了口氣,道:“太子殿下哪都好,就是太重情義。想當初,他被髮配房州,心灰意冷,準備自殺,多虧韋后勸解,才打消了那個念頭。當時他就說“異時幸復見天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