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畫蛇莫添足,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謂溪州,就是後世湘西的永順、保靖、龍山、古丈一帶,現在屬於江南道。按照正常歷史的話,過幾年李隆基會把全國分為十五個道,那時候溪州屬於黔中道。

但是,無論怎麼劃分,溪州也絕對和嶺南道挨不上邊兒。換言之,李持盈是在李隆基的治下失蹤的,根本就和崔耕毫無關係!

“這個……”李隆基嚥了口吐沫,道:“溪州雖然現在歸屬江南道,但朕可以把此州劃給嶺南道啊!”

崔耕好懸沒氣樂了,道:“你怎麼劃?嶺南道和溪州之間,還隔著巫州和辰州呢?”

李隆基忙不迭地道:“那沒關係!巫州和辰州也可以劃分給嶺南道。只要嶺南王你將持盈救出來,不但這三州,朕還可以把敘州和獎州也劃給嶺南道。怎麼樣?夠意思吧?”

“夠意思個鬼啊!本王傻了才要這五州!”

崔耕說這話可不是矯情,而是那地方確實不能要。所謂錦州、敘州、巫州和獎州,也僅比溪州好一點而已,在這個時代都屬於偏僻荒蠻之地,漢人少而蠻人多。

正所謂“唐高祖武德初,兵威遠懾,‘諸蠻’漸附,置錦、溪、巫、敘、獎州”,“析辰州置溪州,為控群蠻之地”。

本來這也沒什麼,漳州不也地處偏遠,漢人少而僚人多麼,還不是讓陳元光治成了王道樂土?關鍵是這五州的山林太多了,“九山半水半分田”,不適合農耕,漢人根本就站不住腳。從春秋戰國到現在,中原王朝無數次想讓這些蠻人改土歸流,都未做到。

那對其施行“羈縻制”呢?還是不行。對於邊疆的各部落,中原王朝倒是不吝於羈縻制,只要他們尊奉大唐天子就行。各部若是叛亂了,朝廷或者平叛,或者死守關隘即可,鬧不出什麼大亂子來。

但這五州處於朝廷的腹心之地,東抵荊湘,西通巴蜀,南接嶺南,北距淮南,四通八達。此地一亂,往哪邊打都是朝廷的膏腴之地,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自秦以來,朝廷就算再艱難,此地也算經制之州,而不算羈縻之地,,每年耗費錢糧軍隊無數,完全是一塊兒負資產。

李隆基這是被逼割土嗎?這是趁機甩包袱好不好?

頓了頓,崔耕深吸一口氣,道:“總而言之,本王對溪州、巫州等五州毫無興趣,玉真公主的事兒,陛下還是另想辦法吧!呃……若是沒別的事兒,本王告辭!”

“且慢!”

李隆基面色一肅,阻攔道:“嶺南王還請稍安勿躁,這五州只是個表面上條件,內裡的條件朕還沒給出來呢。”

“內裡的條件?”崔耕不以為然地道:“若能用財帛把公主贖回來,溪州的地方官兒早就幹了。為了公主的安危,還不能出動大軍。那就只剩下一條路了:帶領小部隊,深入蠻境,鬥智鬥勇,把公主搶回來。你對別人沒信心,就讓本王幹。本王實在想不出來,什麼條件能讓我甘冒奇險,答應此事。”

李隆基道:“金城公主怎麼樣?”

崔耕滿不在乎地道:“在我軍大勝的情況下,你若還要拿金城公主和親吐蕃,本王就有一詩相贈: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夫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崔耕早就想到,李隆基會拿李奴奴來威脅自己了,提前準備好了這麼一招。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新詩一出,定然轟傳天下。李隆基敢這麼幹,就會被罵為無道昏君。從聲譽受損的角度來看,李隆基完全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孰料,李隆基聽了之後,面上毫無失落之色,道:“那李奴奴不行……崔日用怎麼樣?”

“崔……崔日用?”

崔耕聞聽此言,頓時心中一緊,暗忖道:崔日用被安祿山策反是機密中的機密,李隆基怎麼知道的?

他努力保持鎮定道:“崔日用雖和本王是同宗,卻是陛下的宰相,他的安危,關本王什麼事兒?”

“哦?是嗎?”李隆基微微一笑,道:“那崔祿山(安祿山)呢?苗神客呢?宋雪兒呢?韋湊呢?都不嶺南王你的事兒?”

這些人都在長安城,尤其是安祿山,親自策反了崔日用。韋湊更是代崔耕傳話,並且結果了崔!這麼多人的名字聯絡在一起,李隆基絕對是有的放矢!

崔耕終於色變,打了個哈哈,道:“陛下說得什麼,本王怎麼一點都聽不懂呢。”

“聽不懂沒關係,朕讓你見一個人就懂了。”

“誰?”

“稍等。”

然後,李隆基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