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7章 舊案有新功,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顯然,太平公主和李旦又擴充了實力,李隆基在朝堂上的勢力進一步被削弱。
今日乃是常朝,幾件軍國之事議完,宰相宋對崔耕發難道:“陛下,微臣彈劾劍南道安撫使冀王崔耕!他無詔返京,視同謀反。縱使陛下念及冀王往昔的功勞,也只能從輕發落,而不可不聞不問。否則,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李旦面無表情,道:“崔愛卿,你怎麼說?”
崔耕不慌不忙地道:“微臣承認無詔返京之罪,不過,此事實在是事出有因,微臣有下情回稟。”
張說不以為然地道:“你是指露布飛捷之事?真是笑話!一名小卒即可辦到的事兒,難道非你冀王親自來長安不可?”
“哪裡,所謂露布飛捷之事只是個幌子而已,本王實在是另有一件大事,不得不親自前來。”
“到底是什麼大事?”張說步步緊逼。
他當然知道,崔耕是為曹昊的案子回來的。但他確信,崔耕只要愛惜羽毛,就絕不會把此事拿出來講你不是人稱崔青天嗎?你不是為民做主嗎?怎麼到了自己小舅子這,就要徇私枉法了呢?
至於說,崔耕要錢不要臉了……那更好,用聚豐隆的份子換崔耕的名望,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說白了,李顯和韋后倒行逆施,萬民寒心,李重福如今割據天下的正義性在哪裡?還不是崔耕忠義無雙,扶保先帝的血脈嗎?
只要崔耕“青天”的名望一去,民心就盡歸於李旦了。
然而,崔耕的回答,卻大出所有人的預料之外。
只見他上前一步,跪倒在地,道:“啟稟陛下,微臣彈劾殿中侍御史楊汪昏聵無能,冤死了故州都督張審肅!”
“楊汪?張審肅?”
說白了,楊汪、張審肅都是小人物。儘管楊汪經常參加朝會,但都是敬陪末座,大家對其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一陣面面相覷,莫名其妙。
但張審肅本人卻不幹了,高聲道:“張審肅謀反之事證據確鑿,冀王你想借此案掩飾你擅自回京之事,可是錯打瞭如意算盤!”
“哼,證據確鑿?我看你誣陷張審肅之事才是證據確鑿!你看看,這是什麼?”
啪!
崔耕將陳篡仁的供狀,扔到了楊汪的面前。
就在楊汪看供狀的時間裡,崔耕將楊汪、陳篡仁、張審肅之間的糾葛,簡要地介紹了一遍。
給張審肅平反,其實李旦毫無壓力。這個案子雖然是楊汪辦的,但最後拍板的是李顯和當時的宰相宗楚客。他們誤殺忠良,豈不是更凸顯唐隆政變的正義性?
唯一的問題在於,這麼容易給張審肅翻案,自己豈不是幫了崔耕一個大忙?
李旦一使眼色,給了自己的心腹姚崇。
姚崇會意道:“就算確有此事,冀王只需上表為張審肅鳴冤即可,用不著親自返京吧?”
崔耕理直氣壯地道:“當然用得著!如今張審肅的兩名幼子,一個七歲,一個九歲,俱皆被流放嶺南道。嶺南比州也好不了多少,少人煙多虎豹,瘴疫傷人,成人不流放尚且十死二三,何況兩個小小的孩童?若沒有本王督促此案,那兩個忠良之後在這段日子裡枉死了怎麼辦?難道你姚相就樂見忠良絕後?”
“這……”
姚崇被駁了個啞口無言,轉移話題道:“先莫說什麼忠良之後,陳篡仁如今在冀王的手中,他的一面之詞,不可盡信吧?”
這話其實是一語雙關,表面上說陳篡仁的話不可盡信,實際上卻是指崔耕的話是一面之詞。
崔耕卻笑意吟吟地道:“誰說此案只有陳篡仁的一面之詞呢?郭相的堂侄郭仲翔當時為姚州判官,深悉此案的內情,同樣可以證明張審肅無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