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5章 元振少年時,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宰相劉幽求和……”
噗通!
鄧光賓的話剛說到這,就被張說飛起一腳,踹翻在地。
李旦面色驟變,道:“張說,你想幹什麼?莫非想殺人滅口不成?”
“當然不是。”張說撓了撓腦袋,委屈道:“陛下您想啊,微臣縱是要殺人滅口,也不至於用腳吧?那能殺死人嗎?”
“你究竟想幹什麼?”
“微臣是想阻止鄧光賓的貪天之功!”
“貪天之功是什麼?”李旦微微一愣。
張說給李隆基使了個眼色,道:“貪天之功麼……這事兒太子殿下知道。”
李隆基跪倒在地,道:“兒臣早就發現劉幽求與右羽林將軍張圖謀不軌,才命鄧光賓詳細調查。萬沒想到,他竟然想用這探聽到的訊息脫罪,真是豈有此理?”
李旦還是有些將信將疑,道:“先別管這謀反大案是誰發現的,到底怎麼回事?”
鄧光賓道:“微臣已經探聽清楚了,張名為投靠太平公主,實則暗中圖謀不軌。他曾經秘密地對劉幽求說:“崔、岑羲等人都是依仗太平公主才爬上宰相職位的,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策劃如何作亂。如果不早點除掉他們,一旦事變突然發生,朝廷怎麼能安穩呢?請您和太子定好計策,發下命令,我定當聽從。到時候,誅殺太平公主和冀王崔耕,保太子殿下登基,你我就都立下了擎天保駕之功!劉幽求聽了深以為然,不斷鼓動太子,太子卻認為此事不妥,堅決不從。並且,他還認為劉幽求和張有問題,命微臣徹查。”
“原來如此。”李旦眼中精光一閃,沉聲道:“三郎、鄧光賓,你以為這話,朕會相信嗎?”
當然不會相信了,傻子都不會信啊!
不用問,這個謀反的方案,李隆基、張說和鄧光賓肯定都參與其中了。今日鄧光賓見自己馬上就要被執行死刑,情急之下,準備把李隆基等人全賣了來脫罪。
張說見狀趕緊止損,把自己和李隆基擇出來,只犧牲劉幽求和張。
事到如今,就看李旦的政治智慧了。
是因為此事和李隆基徹底翻臉,還是為了制衡太平公主,將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隆基跪倒在地,道:“兒臣身處嫌疑之地無話可說,還望父皇明查。”
張說也緊隨其後,道:“請陛下明查。”
李旦沉吟良久,最終嘆了口氣,道:“劉幽求在唐隆政變中為朝廷立過大功,若是判處死刑,倒顯得朕薄情寡恩了,就將他流放到封州吧。鄧光賓將功折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著流放州。”
鄧光賓都能“將功折罪”了,李隆基自然已經安然過關。
他大喜道:“那張呢?”
“流放永州吧。”
“是,陛下聖明。。”
按說,這事兒就此結束。
但是,很顯然,皇帝陛下有些不甘心。李顯沉吟良久,又下了一道聖旨,道:“郭元振!崔耕!”
“微臣在!”
“你們帶五百飛騎,給朕把劉幽求和張的家抄了,所有財產充公!”
“是。”
很明顯,這是皇帝陛下不能狠狠地重罰李隆基,要藉著抄家的由頭,狠出一口惡氣。
至於為何一下派了倆人?就是怕他們念及同僚之情,下手不夠狠,讓二人互相監督。
崔耕和郭元振面面相覷,一陣苦笑,帶著兵馬去劉幽求家抄家。
先將劉幽求的府邸圍定,崔耕清咳一聲,道:“想當初,劉幽求為武榮縣令,本官和他打過些交道,相處的也算不錯。沒想到,入京之後,我們竟然道不同不相為謀,發展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郭元振不置可否道:“恐怕不是“道不同”,而是“各為其主”吧?”
“也可以這麼說。”崔耕道:“總而言之一句話,本官和劉幽求有公仇而無私怨,不想把他的家人怎麼樣。再者,陛下只是說讓咱們將他的家產充公,可沒說要把他的家人如何。”
郭元振道:“哦?那崔相以為,咱們這家該如何抄呢?”
“先將劉幽求的家眷們集中道一塊兒,再一點一點的抄家。錢財方面不用和他客氣,保住人就好。”
郭元振點頭道:“崔相有如此佛心,元振又何必枉做小人?”
“那就多謝郭相了。”
郭元振的語氣一直拒人於千里之外,崔耕不好和他細聊,。
稍後,崔耕和郭元振,帶著“飛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