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6章 雙崔恩怨消,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甲士只是不理,將其領到了一個僻靜之處。
掌管朝廷禮儀的鴻臚少卿韋湊走了過來,在崔耳邊低聲道:“莫喊了,沒得丟了宰相氣度。嶺南王代我傳句話:一路走好,恩怨兩消。”
“恩怨……兩消?”崔終於冷靜下來,沉聲道:“多謝韋少卿讓我個明白鬼,給我個痛快的。”
“好。”
韋湊在揚州時,就和崔耕過從甚密。不過在官場上,他一直被視為魏州張氏之人。張氏的大佬是宰相張錫,一直與崔耕不怎麼搭界甚至敵對。所以,他沒遭到李隆基的清洗。
直到現在,韋湊才露出了本來面目。
他也真夠意思,一使眼色,命手下三棍打死崔,上殿覆命、。
這時候,李隆基正在問話:“崔御史料事如神,那契丹和奚族果然早就有了反心。我大唐如今內憂外患,不知你何以教朕?”
崔日用道:“倒也簡單,陛下下一道聖旨給崔耕,令他提一支兵馬,在遼東登陸。那契丹和奚族畏懼他的威名,自然不敢造次。”
“什麼?你讓朕向崔耕求饒?絕不可行?!”
崔日用聳了聳肩,道:“既如此,微臣也無能為力了。”
李隆基直氣得牙根都癢癢,道:“無能為力?朕看你是不想為朕效力!朕這就派薛訥以新勝之軍征伐契丹和奚族,再以張仁願死守蘭、渭二州!我就不信了,沒了崔耕,朕就守不住這大唐江山?”
崔日用嘆了口氣,道:“如今正逢夏季,天氣溼熱,恐怕薛將軍討不到什麼便宜。”
“你……”李隆基終於失態了,冷哼一聲,道:“咱們走著瞧!”
再生氣,李隆基還是保留著最後的理智,沒把崔日用怎麼著。非但如此,他稍後有旨意下,任命崔日用為左御史臺御史中丞,正四品。
看那意思,若薛訥果真受挫,就請崔日用收拾殘局了。
得罪了皇帝還能升官?崔日用在眾官員的心目中越發高大起來,甚至不少人認為,其才能不在姚崇宋之下。
然而,崔日用自己卻知道,這一切都是崔耕的手筆。
只是……崔耕怎麼就能安排的如此天衣無縫呢?
答案當然只有崔耕知道。
在歷史記載中,先天政變後,崔儘管有攀附太平公主之罪,但還是在崔滌的求情下免了死罪,流放嶺南道。
後來,赤箭粉案發,李隆基才置他於死地。至於這赤箭粉一案到底是如何案發的,記載中語焉不詳;。
現在問題來了,既然崔早就因妒生恨投靠了李隆基,為什麼赤箭粉一案仍然發生呢?
崔耕問了太平公主才知道,負責此案的另有其人。此人叫李晉,乃是大唐宗室,爵封新興王,是太平公主的班底之一。
一提到李晉,崔耕就想起一件事來。
據說李晉被李隆基斬殺後,幾乎無人敢收屍,更幾乎沒人敢表露出悲痛之色,除了他手下的司功李。
姚崇嘉其忠義,封李為尚書郎,秩六品。
想當初神龍政變成功,武則天被迫移宮,群臣中只有姚崇痛哭不已。想來姚崇是從李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當然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歷史記載的果然準確?真的是崔命令元氏給李隆基下毒?
在記載中,李晉臨死前說,這事兒崔是主謀,我死了,崔卻只是流放,我太冤了啊!
那會不會,此案本來就是李晉一手操辦的,他只是臨死前不甘心,想拉著崔一起死?
後來,李念舊主之恩,不知透過什麼法子,聯絡上了元氏,讓她攀誣崔。最終,崔果然死了。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崔日用聯絡上了李,發現事實跟崔耕猜的差不多,甚至於他果然有渠道聯絡上元氏。
當然了,在沒有崔耕的歷史中,崔本來就是罪人。別人稍微一攀誣,他就必死無疑。現在崔卻是當朝宰相,要讓他死,必須把證據安排的天衣無縫。
這才有了張猷獻佛像之事。
……
……
崔受死的訊息傳到嶺南,嶺南王府內頓時一片歡騰,嫂嫂蘇繡繡更是激動得淚流滿面。
當日先天政變有四個罪魁禍首:楊志謙、崔、王毛仲、李隆基,短短几個月內已經死了一半,崔耕的效率可真夠快的。
不過,崔耕卻來不及品嚐報仇的喜悅。事實上,他現在是一腦門兒官司。
今年夏天,嶺南道發生了一場大旱災。好死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