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9章 日用遭罷相,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

聽到這個訊息,李隆基一口老血好懸沒噴出來。

突厥攻受降城也就罷了,反正突厥人的目的是賣羊毛,雙方就是爭一個面子,算不得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

但吐蕃不同,雙方爭的隴西之地。長安距離隴西不遠,朝廷根本就後退不得!

還有最關鍵的,對於能否打贏吐蕃,他著實沒有把握!

當初太宗年間,朝中包括李靖、薛仁貴在內,所有名將都跟吐蕃交過手,但也就個勝負參半之局。到了則天朝前期,朝廷更是勝少敗多。

後來大唐走運,吐蕃贊普赤都松贊自毀長城,殺了名將論欽陵,赤都松贊本身又在徵六詔之地時病逝。以至於吐蕃太后赤瑪類和車騎長遲扎陸爭權,無暇對外出擊,大唐才佔了上風。但不管怎麼說吧,吐蕃的實力尚在,真打起來,大唐佔不著多少便宜。

好死不死的是,原來負責抵擋吐蕃的是大唐名將郭元振和唐休。現在唐休死了,郭元振反了,熟悉地形擁有豐富對付吐蕃人經驗的一萬安西軍投了嶺南道,他靠什麼抵擋吐蕃的四十萬大軍?

李隆基思前想後,也沒什麼對策,只得道:“快,快去宣眾宰相來議事。”

遵旨”。

半個時辰後,大唐諸宰相齊聚甘露殿。

先天政變後,崔耕和郭元振反了,原來投靠太平公主的宰相蕭至忠、岑羲被李隆基斬首。唯有姚崇、宋、崔、張說、陸象先還繼續為相。

陸象先是李旦的人,李隆基之所以留下他,主要還是在大殺特殺之後,起個千金買馬古骨的作用。要不然,原來朝中大多數官員效忠的是李旦而不是李隆基,他能把所有人都貶斥了?

新補上來為相的,則是劉幽求、崔日用、和張仁願。

當初劉幽求、張謀反一案,本來就是李隆基和李旦父子為了麻痺崔耕,演出的一齣戲。如今李隆基為帝,劉幽求自然復相。

崔日用和崔耕談判有功,官復原職。

張仁願替李隆基收攏了南衙府兵,此時為相也是理所應當。

所以,如今的大唐宰相分別為:姚崇、宋、劉幽求、崔日用、張說、陸象仙、以及張仁願、崔。

……

……

李隆基命小太監將安西都護府的奏摺,在大家手中傳遞一圈兒,然後道:“安西副都護解宛上奏,吐蕃太后赤瑪類設計殺了車騎長遲扎陸貢,誅遲扎陸貢黨羽三千餘人。如今吐蕃重新一統,大相韋乞力徐尚、大將勃盆達延共將兵四十萬,攻打蘭、渭二州,不知眾卿何以教朕?”

姚崇沉吟道:“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郭元振既去,不如就請張相為安西大都護,抵禦吐蕃如何?”

張仁願當然不樂意,在長安當宰相多好啊,位高權重還有各種享受,不比去隴西吃沙子強得多?

當然,儘管是這麼想的,張仁願卻表現的慷慨激昂,道:“微臣願為陛下效力,抵擋吐蕃。只要兵餉俱足,若不能勝,微臣願提頭來見。”

李隆基高興道:“好,張相果然公忠體國,那朕就任命你為……”

“陛下且慢!”

見李隆基沒明白自己的意思,張仁願趕緊挑明道:“還請陛下明示,戶部能為這場大戰籌集多少錢糧?微臣也好依據這些錢糧調兵遣將。”

李隆基看向崔日用道:“崔愛卿,你身兼戶部尚書之職,給張相說個準數吧。”

“戶部只能出兩百萬貫。”

“這麼少?”儘管之前就有心理準備,張仁願還是驚撥出聲。

崔日用雙手一攤,道:“陛下調幾十萬大軍前往受降城,教訓突厥新可汗闕特勤。這人吃馬嚼的,一天得多少錢?而且,誰知道薛納什麼時候和突厥決戰?戶部不把錢糧備足了,糧餉不濟,薛將軍打了敗仗,算誰的責任?”

李隆基著急道:“但隴右也不能不管吧?”

崔日用道:“微臣最多能再拿出一百萬貫來,再多了真沒有了。”

“三百萬貫夠幹什麼的?”張仁願可算找著理了,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只有三百萬貫錢,微臣可沒把握對抗吐蕃的四十萬大軍。”

李隆基咬了咬牙,道:“朕出內庫三百萬貫給張愛卿,總共六百萬貫呢?”

張仁願斬釘截鐵地道:“那也太少。”

“你……”

李隆基真恨不得一茶杯糊在張仁願的臉上。

他強忍怒氣,看向其他宰相道:“其他愛卿的意思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