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4章 契丹亂終平,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謂炸營,指的就是軍人的壓力過大,最後因為某個莫名其妙的原因,忽然全軍崩潰了。
這種事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其實也不算太罕見。
眾人仔細一琢磨,契丹人連番大敗,又聽說了妻女被默咄捉住的訊息,士氣低落至極,忽然炸營,也不是不可能。
於是乎,在狄仁傑的帶領下,眾人再次登上城樓,極目遠眺契丹人的營盤經過白天的一場大敗,契丹人後退五里紮營。
張九節是老行伍了,稍微一打量,就搖頭道:“不是炸營,應該是契丹人內訌了。”
狄仁傑道:“不管是炸營還是內鬨,依張總管之見,我軍該如何應對呢?是不是現在馬上派兵出擊?”
張九節想了一下,搖頭道:“現在我軍穩操勝券,不必行險,靜觀其變也就是了。”
狄仁傑遲疑道:“靜觀其變當然穩當,但孫萬榮若是藉機逃了可怎麼辦?契丹人總共有將近百萬之眾,咱們總不能把這些人都殺了吧?有朝一日,他未必不能捲土重來。”
這倒是個問題,張九節也是一陣猶豫。不過,他很快就不用為這個問題煩心了,因為很快的,契丹營盤內的火光和喊殺聲全部消失,看來契丹的內亂已平。
人們紛紛心中暗想,孫萬榮這麼快就平定了叛亂?看來其實力比大夥想象中要高啊,縱是明日楊玄基的大軍趕到,恐怕還是少不了一場惡戰。
然而,事實證明,大夥都想錯了。
第二天一早,還沒等楊玄基的大軍趕來,整個契丹的營地,已經換成了大周的旗幟。
以奚王蘇運和芬問部的酋長李滿飛為首,包括突便部的大將李楷固和駱務挺在內,契丹各部實權人物在城外跪倒了一大片。
注意,人家既不是請降,也不是起義,而是前來邀功。
“逆賊孫萬榮的首級在此,末將等幸不辱命,特來繳令!”
啥?幸不辱命?剿令?什麼意思?
城樓上的兵丁們不明所以,趕緊飛報狄仁傑。狄仁傑也糊塗啊,趕緊把眾將招來議事,並且第一個懷疑就是著作郎崔耕。
崔耕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沒錯,肯定是自己那些聘書的問題。可不是麼,伏部已滅,現在契丹實權人物都有自己的聘書,就都成了自己人了,人家這幫“臥底”有啥罪可請?非但無罪反而有功啊。
當即,他簡單地把“聘書”的事兒解釋了一遍。
柴雲瑞聽完了,不由得哈哈大笑,道:“這不是運氣好,還有什麼算運氣好?崔小子,老夫交代的那件事,你肯定能給我辦好了,還是莫再推辭了。”
張九節乃沙場老將,他本來以為,自己胸懷寬廣,萬不會嫉賢妒能。不過,聽了崔耕的解釋之後,卻發現自己完全想錯了。
他酸溜溜地道:“崔著作,你知不知道,這件事對你意味著什麼?”
崔耕小心翼翼地道:“事急從權,想必陛下不會怪罪下官吧?”
“陛下倒不會怪罪你,不過…你從今往後,恐怕成了我大周幾十萬邊軍之敵!”
“啥?幾十萬邊軍之敵?有事說事兒,您老可別嚇我?”
狄仁傑苦笑著插話道:“張總管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崔著作你想想,這契丹之亂算是誰平定的啊?”
“當然是將士用命,還有突厥默咄的援兵。”
“事實當然是這樣,不過如果朝廷承認這些聘書是真的,就不能這麼解釋了。你崔著作一個人,憑三寸不爛之舌,把契丹貴人除了孫萬榮之外,全部策反了。哪還用得著什麼大周將士和默咄?這滅契丹之功,主要是崔著作你的啊!”
張九節在一旁補充道:“好麼,我們幾十萬邊軍費餉銀數千萬貫,拋頭顱灑熱血,卻趕不上崔著作你一張嘴,你自己說說……我們是不是該找塊豆腐撞死?”
“這……這還真有道理啊!”崔耕苦著臉道:“那張總管以為,下官現在應該怎麼辦?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這被幾十萬人惦記……下官實在是受不起啊!”
眼見崔耕這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張九節的心裡才舒坦了一點,道:“老夫也沒辦法,崔著作你就自求多福吧!呃……當然了,你也不必太過擔心,這次崔著作你立下如此潑天大的功勞,陛下豈不會重賞?說不定你能直接官居三品,與本總管平起平坐哩。”
……
……
張九節的這番猜想完全是據常理推測,不過大周的政治就是這麼弔詭,每一步就出乎了大家的預料之外。
平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