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3章 契丹的窘境,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呃,倒是不是怕,只是現在吧,我們契丹還真的有求於人家……”

反正也不怕崔耕洩露訊息,李楷固將契丹人的窘境直言相告。

事實上,自從李盡忠死後,契丹人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契丹分為八部,實力最強的,就是李盡忠的芬問部。往下依次為,孫萬榮的突部以及何永常的墜斤部。

李盡忠無子,死後把汗位傳給了孫萬榮。

這芬問部實力最大,可汗卻不是出自己部族,心裡那口氣能順得了嗎?所以,儘管有李盡忠的遺命,他們對孫萬榮這個可汗絕談不上多麼擁護,只是不反對而已。

突便部與墜斤部一向不和,雙方的實力也差不多,再加上何永常自認為自己是汗位的競爭者,對孫萬榮的命令更是陰奉陽違。

有了他這個例子,其他五部有樣學樣,也不怎麼把孫萬榮放在眼裡了。

所以,現在孫萬榮雖然名為“可汗”,其實權卻跟以前的“八部聯盟長”差不多,根本無力約束諸部。

周軍和契丹的第二場大戰,要不是李多祚放水,契丹軍當時就得玩兒完。

按說這種情況下,契丹最好的戰略就是趕緊和大周何談,求得喘.息之機。可李顯那邊等不了,五州的官員等不了,要求孫萬榮立刻南下,在他們的配合下,五州定可傳檄而定。

雙方打算的倒是挺好,但是契丹軍的軍紀實在太壞了,弄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起義此起彼伏,契丹人的軍需供應成了大問題。

這時候,就該孫彥高等原來的地方官出力了,他們知道地方上哪家大戶有存糧,以“大義相責”,勉強保證了契丹的軍需供應。

另外,契丹人口不多,佔據這麼大的地盤捉襟見肘,又不得不以那些投降的唐朝官員為基礎,成立了傀儡政.權,收攏士卒,鎮撫地方。

漸漸地,唐軍竟然有了不小的勢力。

雖然從總體上講,契丹軍肯定比唐軍戰力強得多。但孫萬榮的掣肘太多了,此消彼長之下,面對範光烈等人,他還真的硬氣不起來。連帶著,李楷固怕影響契丹人和唐人之間的關係,也只能忍氣吞聲。

至於奚王蘇運?奚族出兵不多,進可攻退可守,完全不用看唐軍的眼色。相反地,若範光烈把蘇運得罪死了,奚族退出,在政治上,對聯軍就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崔耕聽了完了,忍不住戲謔道:“可憐啊,可憐,連範光烈都能欺到頭上,孫萬榮這還是聞名天的契丹可汗嗎?完全是受氣包一名啊。我說你們契丹人謀反個什麼勁,這還不如在大周治下時候呢。”

李楷固老臉一紅,解釋道:“話不能這麼說,範光烈雖然現在名義上只是個定州長史,實際上卻是唐軍和我們契丹軍的聯絡人,其地位比孫彥高要高出不少呢。”

這個說法崔耕倒是並不奇怪,當初在臥虎山,範光烈還曾經忽悠過黃有為殺孫彥高呢。可見此人在唐軍的地位相當不低,恐怕當初打的主意,就是能招攬孫彥高就招攬,招攬不成就直接幹掉。

崔耕眼中精光一閃,道:“哦?是嗎?範光烈在唐軍中竟有如此地位?那不知現在唐軍主事之人誰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