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3章 終得見真龍,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崇訓之所以逼迫袁立誠,只是為了討李裹兒的歡心,可不會管兩個波斯人的死活,當然是慨然應允。
三日後,在廬陵王府長史韋笑的引領下,房州刺史袁立誠、高陽郡王武崇訓、以及崔耕、韋什方、李裹兒等人,一起到了廬陵王府的承運殿。
承運殿從理論上講,乃是廬陵王辦公的所在,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鐵瓦銀安殿。
“參見廬陵王(父王)千歲千歲千千歲!”不管怎麼說,人家李顯的身份擺在那呢,眾人齊齊跪倒行禮。
“諸卿免禮平身,看座!”御座上,一個稍嫌虛浮無力的聲音響起。
緊接著,有小太監搬過胡凳來,眾人按照身份的高低,依次而坐。
崔耕扮作胡商,就沒必要講那麼多禮節了,正大光明的往前望去。但見大殿中,面南背北居中而坐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
左邊一位,是個身著寬袖圓領袍的男子,中等身材,面容略嫌瘦削,雙目溫文如玉,兩鬢中摻雜了不少銀絲。
此人應該就是剛剛登基三十六天,就被親生母親趕下皇位的廬陵王李顯了。
雖然李顯今年才四十三歲,但長期的軟禁生涯,以及精神壓力,讓他直看似六十許人。
不過,李顯畢竟是李治和武則天之子,良好的基因,再加上充分的教育,讓他的氣質頗為不凡,讓人一見,就心生好感。
和李顯平起平起的那人,應該就是他的皇后韋氏。
與李顯的未老先衰不同,歲月似乎並未在韋氏身上留下多少痕跡。粉面桃腮,峨眉淡掃,膚如凝脂,體態風流,任誰見了,都得讚一聲,好一個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尤~物!
不待李顯說話,韋后就陰陽怪氣地輕哼一聲道:“袁刺史可是我們廬陵王府的稀客啊。怎麼著?你是覺得圍了我們廬陵王府一個多月不過癮,特意親自前來斬草除根了?行啊,我們夫婦倆都在這兒了,你動手吧!”
袁立誠滿臉尷尬之色,強自解釋道:“哪裡,王后誤會了。卑職之所以派兵圍了廬陵王府,是因為房州城內,最近頗不太平。為免宵小之徒驚擾了廬陵王,才出此下策,還望王爺和王后見諒!”
韋后頗為刻薄地道:“哦?是嗎?那請教袁刺史,若是洛陽不太平,洛州刺史會不會派兵把皇宮圍了呢?”
“呃……這……”
袁立誠沒想到韋后這麼不給面子,被堵了個啞口無言,只得轉移話題道:“下官今日前來拜見王爺和王后,主要是為了兩個波斯人。您看這老者,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精神矍鑠,實際上已經病入膏……”
然後,他把兩個波斯人給李裹兒獻寶,求取“龍鬚鳳發”的經過,簡要地說了一遍。
韋后聽了,和李顯對視一眼,沉吟半晌,看向崔耕道:“你這波斯人,好生無禮。《孝經》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本宮這還好說,但廬陵王若為了幾件寶物,就毀傷鬍鬚,那不是對陛下的大不孝嗎?”
其實在大唐年間,男子也是會對鬍鬚略作處理的。韋后此言,只是因為李顯身份敏感,不願意給人口實罷了。
但同樣地,崔耕要“龍鬚鳳發”,也不過是混進廬陵王府的藉口啊。
他眼珠一轉,起身行禮,道:“只要王后願意割發,小人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廬陵王的鬍鬚嘛……不需要王爺親自割須,只要允准小人跟在廬陵王身邊,待他的鬍鬚自然脫落即可。”
“這樣啊,如果能救人一命,當然也……”
“萬萬不可!”
袁立誠還想等崔耕等人取了龍鬚鳳發,再把他們解決了呢。一聽這話可傻眼了,等李顯的鬍鬚自然脫落?那得等到什麼時候啊?自己堂堂的房州刺史,總不能整日不辦公,在廬陵王裡等機會刺殺兩個胡人吧?
他趕緊阻攔道:“廬陵王的身份何等尊貴,你們兩個波斯人,怎配隨侍左右?”
武崇訓也看出了便宜,心中暗想,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呢!如果能讓李顯為了波斯人割鬍鬚,那就是他對當今大周天子不孝的一大罪狀,父王的太子之位不就穩了嗎?
於是乎,他幫腔道:“正是如此!誰知道廬陵王的鬍鬚什麼時侯脫落,難不成連廬陵王睡覺如廁,你們都跟著?簡直是成何體統!”
崔耕和韋什方齊齊跪倒在地,道:“還請廬陵王成全!”
“這……”廬陵王和韋后都深感為難。
這本來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兒,但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有心人一引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