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2章 探明真禍首,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即,吉頊侃侃而談,提出來三個問題為難崔耕。
第一個問題,你崔耕說招要幫成均監招新的學生。但是別忘了,成均監本身就有給官員福利的性質,平民百姓可進不來。現在你砍了高管貴戚們的福利,這不是動搖國本嗎?再說了,讓你崔耕隨便招人。你哪來的那麼大的權力?你徇私舞弊怎麼辦?你該不會是想趁著成均監招生,給自己撈好處吧?
第二個問題,就是成均監的老師了。這些人都是朝廷有品級的官員,數量多少,自有定製。豈是你崔耕想加人就加人的?朝廷的規矩還講不講了?
第三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朝廷連年對外吐蕃、突厥乃至契丹用兵,國庫空虛無比。你崔耕想改革成均監,錢從哪兒來?戶部可拿不出來銀子。
這三條質問條條有理,要是一般人,還真得被吉頊問住了,但是……崔耕就不是一般人!
他微微一笑,道:“吉大人,您這三個問題,完全是杞人憂天。比如第一條吧,其實解決之道,本官已經在之前奏章裡說明了。當初被周興、來俊臣誣陷致死的官員,理應平反。另外,朝廷應將他們的後人招入成均監,以顯陛下的仁德。這樣一來……學生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本官又怎麼可能借機徇私舞弊?”
“那以後呢?”
“以後當然是吐故納新,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甄選朝廷高~官子弟優良者,進國子監讀書也就是了。”
張易之的頭腦比較簡單,插話道:“那跟現在有什麼區別?”
不待崔耕答言,武則天就對小情~人解釋道:“話不是那樣說。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現在成均監是爛透了,崔著作才不得不另起爐灶。如果成均監的學風一新,即便新進來之人本是紈絝子弟,也會成為朝廷的棟樑之材。而這,也正是歷朝歷代成立國子監的本意。”
張易之馬上乖巧地道:“是,微臣受教了,還是陛下目光如炬。”
女皇陛下既然已經下了定論,吉頊就不能拿第一條為難崔耕了,道:“那第二個問題呢?”
“第二個問題,跟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差不多。只要臨時找些老師即可,朝中偌多的正直有道之士,難不成還沒人願意在國子監教幾天書?”
在成均監教書,說出去倍兒面子,要不然武則天也不會經常讓親信之人,做成均監的兼職了。所以,從理論上講,崔耕自己找些免費的老師並不難。
不過,吉頊卻是心中暗想,崔二郎啊,崔二郎,這回你可是百密一疏,被我抓到了空子!不錯,是有不少人想借著在國子監教書揚名。但是,別忘了,人們更惜命啊!到時候,我讓張氏兄弟放出風去,我看誰敢做仗馬之鳴!
他心中一陣得意,反而不想用第三個問題難為崔耕了崔耕富可敵國,籌集資金當無問題。但是,用私人的錢,貼補國子監的監生,你崔耕郎到底是想幹啥?難不成是想為太子收買人心麼?
關鍵時刻,拿這個話題,告崔耕一記刁狀,可比現在難為他強得多了。
想到這裡,吉頊忽然換了一副臉色,躬身一禮,道:“原來如此,吉某人受教了。”
然後,又對武則天道:“微臣以為,崔著作的提議非常可行。只是那些被周興、來俊臣誣陷的忠臣子弟,大多隱匿鄉間。不如就交給微臣把他們找出來?”
這種事兒,不僅完全沒風險,而且名聲甚好,吉頊當然不想錯過這個大便宜。
不過,他忘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不想錯過,還有兩個更不想錯過。
一個是崔耕,他手裡有盧藏用找來的近兩百孤兒,哪用得著吉頊抖這個機靈?
第二個,比崔耕心情更迫切的,那就是女皇武則天!她自覺時日無多,想多給武家留幾張護身符。如此收買人心的機會,怎能便宜了別人?
待吉頊話音剛落,女皇陛下馬上就道:“吉愛卿剛升任同鸞臺閣平章事,要熟悉新職司,公務繁忙,這事兒就不勞你費心了,朕準備交給河內王武懿宗來做。”
隨後,吩咐道:“傳朕的旨意,宣河內王進宮。”
“遵旨!”
自有小太監領命而去。
人家女皇陛下向著自家人,吉頊能有啥辦法,心中恨恨地罵了一聲,面上卻不露聲色。
隨後,又說了幾句閒話,崔耕和吉頊告退。不過出了通天宮的大門之後,二人就分道揚鑣了。
吉頊剛剛升任宰相,得到中書省和門下省辦手續,這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