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7章 慧明立奇功,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寺當光桿司令的薛懷義,聽了王大中打得這個構陷崔耕的小報告後,還誤以為是這廝在拐彎抹角地奚落自己呢,當場翻臉之下沒有胖揍他一頓,算是王大中運氣好了。

眼下的薛懷義,滿腦子想得都是如何重回武則天的懷抱,再次得到寵信,然後再想方設法置周矩於死地,至於王弘義,他哪有時間理會?

至於打死了梁有貴,不知拐了多少道彎兒得罪了自己的崔耕,更是不在他的關注和關心範疇之內。

因此,這也是崔耕有恃無恐,柿子專挑硬的捏,三家釘子戶裡,第一家找的便是梁家祖宅的緣由。

他故意當眾打死梁有貴,而不是把他抓到衙門裡面明正典刑,當然是為了殺雞儆猴。

看見沒有?

梁有貴有薛懷義做靠山,獅子大開口,都被本縣當場打死了。你們其他人仔細掂量掂量,是不是背後的靠山比薛懷義更硬?

果不其然,此事一經傳開,死了梁有貴,崔縣令竟然安然無恙,不見長安鄂國公派人來報復,整個揚州地界兒都在暗中議論此事。

出了這麼一個變故,接下來的拆遷工作倒也沒那麼棘手了。他們再去找那些釘子戶談條件的時候,那些人的囂張氣焰,驟降不少。

這年頭敢做釘子戶的,哪有普通老百姓啊?不是身驕肉貴的,就是心眼靈活有眼力勁兒的,至於為了錢財拼命嗎?

不過態度雖然服帖了許多,不敢再硬抗,但這些刁民卻敢軟磨啊,因為到底要出多少錢才肯拆遷,他們還在觀望另外兩個大釘子戶的風向。

接下來,崔耕琢磨,到底是該先對付宮家,還是先對付般若寺呢?

還沒等崔耕選擇好朝哪家下手,宮家的家主就前來拜訪了。

不等崔耕張嘴,他便第一時間宣佈,宮家主動遷墳,分文不取,絕不讓崔縣令為難。

這可真是想瞌睡遇到了枕頭。

崔耕一打聽才知道,是慧明小和尚出手了。

人家既然敢來揚州弘法,當然是有兩把刷子的。原來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小和尚已經把宮家的大部分族老,忽悠成了南禪宗的忠實信徒。小和尚跟宮家的人說,宮家祖墳這個陰宅乃上等的風水穴,但正所謂福緣也有盡時,保子孫富貴的福澤,今年已經到頭了。若要繼續惠及子孫,必須遷墳。

宮家本來就對慧明小和尚甚為信任,現在主動遷墳又能與崔耕這個父母官結上一番善緣,自然樂見其成。

這才有了今日之事。

崔耕當然也不能讓宮家白受了這一場無妄之災,非常痛快地從知府衙門請了一筆款子,作為宮家遷墳的補償。

非但如此,他還請張潛親自執筆,為宮家寫了遷墳後的碑文。

張潛乃清河張氏子弟,三品大員,能夠給宮家寫碑文,已經算是相當給面子了,雙方皆大歡喜。

就連宮家那個監察御史,都給張潛連寫了幾封書信,為自己之前的孟浪言語致歉。

三家已去其二,只要再把般若寺解決了,這拆遷工作就算完成得差不多了。

不過留到最後的骨頭,也是最難啃的骨頭。

般若寺的和尚們軟硬不吃,你出錢搬遷,他們就獅子大張口。你要抽查度牒,人家手續齊全。

你要考察和尚們的課業,人家把《金剛經》背的滾瓜爛熟。

想辦法抓點和尚們的品行錯誤吧,人家除了採買物品的和尚之外,根本就不準其他僧人外出。

到了最後,封常清甚至跑去般若寺出言警告,你們再這樣冥頑不靈對抗到底的話,今後就別想我們縣令大人給你們般若寺分配新和尚了。

因為這年頭出家當和尚的過程,是先取得官府發放的度牒,然後再由官府分配寺廟。

什麼時候一個人在一座寺廟待夠了五年,受完二壇“比丘戒”,才允許獨自修行,雲遊天下。

崔跟的江都縣令任期還有兩年多呢。兩年內不給般若寺分配和尚資源,倒是讓般若寺內掀起了不小的爭論。

有僧侶更是擔心,我們般若寺這麼不給地方縣衙面子,熬過了這兩年,萬一繼任的縣令見我們這麼不配合地方縣衙,繼續執行崔縣令這項政策,那從此往後我們般若寺就再也分不到新的和尚資源了?

時間一長,般若寺沒有新血補充,自然不廢而廢了。

不得不說,封常清的這一手,正好打在了般若寺的軟肋上。

老方丈本因和尚聽完了,雙眉緊蹙,最後提出要考慮三天,三日後再給予答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