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7章 王府祈晴會,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噠噠噠~~
滴滴的雨水打在房簷上,發出了清脆悅耳的響聲,但崔耕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事實上,自從一個月前開始,這雨就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再這樣下去,必然形成一場大水災。最關鍵的是,“八水繞長安”,對這場水災首當其衝的,就是長安城內的百姓。
崔耕腦海中擁有後世的記載,更是明白,這才只是個開始,歷史上,這場雨總共連下了一百多天,包括長安、洛陽在內,總共十七州百姓受災,錢財生命損失無數。
然而,有人從水災中看出了悲天憫人準備施救,比如崔耕;有人卻從水災中看出了機遇,要混會摸魚,比如李隆基。
今天,宋根海送來的這份請帖,就是李隆基的手筆。他要舉辦一場“祈晴法會”,由香積寺胡僧寶嚴主持,邀請長安各位有頭有臉的人共同參加。
李隆基的那點子如意算盤當然打的挺好,這雨都下了一個月了,總該停了吧?如果自己組織一場法會,立竿見影,豈不是很有點天命所歸的意思?豈不是整好與隆慶池有王氣的傳說相對應?
啪!
崔耕把那份請柬往桌邊一仍,喃喃道:“連開了三十把大,你就要賭小。李隆基啊,李隆基,真到了賭場裡,恐怕你連底褲都得輸掉!不過也好,有了這場祈晴法會,這救災的資金,也算有著落了。”
……
……
三日後,隆慶池畔,臨淄王府。
長安城內的富貴中人來了四五百號,其中夠分量的有:耿國公武懿宗,禮部尚書崔耕,宰相楊再思、宗楚客,吏部侍郎宋,太平公主李令月和出家為道的上官婉兒。
有這些人捧場已經相當不錯了,畢竟朝廷的郡王很多,李隆基沒有什麼具體職司,遠不到一呼百應的程度。
把各位貴人讓進一間客廳內,侍女穿梭不停,端來了茶湯點心以及時令水果。
待人們逐漸安靜下來,李隆基一時眼色,胡僧寶嚴站到了眾人的面前。
這是一個七十多歲的天竺人,光頭鋥明瓦亮,白鬍子白眉毛,面色紅潤,精神矍鑠。從賣相上看,真當得上“寶相莊嚴,有道高僧”這八個字。
寶嚴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各位施主,如今長安的小雨已經下了三十日有餘,再不停下,必然會釀成大禍。貧僧不才,願做一場大~法事,求佛祖止雨,還望諸位貴人襄助。”
人群中馬上就有人接話道:“但不知大師需要什麼幫助,快說來給大夥兒聽聽吧。”
寶嚴道:“頭一樣,就是需要全城禁屠。佛祖慈悲,若看到長安百姓多造殺孽,恐怕不願意出手。”
“第二樣呢?”
“第二樣,就是需要用二十隻羊、兩匹馬來祭天。”
“那還有沒有第三樣?”
“第三樣,也就是最後一樣,需要為佛祖修一座廟宇。為了讓佛祖高興,這廟不還能小了。依貧僧看,怎麼也得五十萬貫錢吧。”
五十萬貫錢,在場之人平均每人要出一千貫錢以上,著實不算少了,不少人面現難色。
李隆基就知道籌款之事沒那麼簡單,不過,就是要難,才能顯出自己的手段,才能讓自己在短時間內積聚大量的聲望。
他看向崔耕道:“崔尚書,您怎麼看?”
崔耕道:“如果這位寶嚴大師真能止雨,本官當然樂見其成。這樣吧,本官願意為這佛寺出一萬貫錢。”
在場總共四五百人,崔耕一下子就出了五十分之一,絕對是夠意思了。但李隆基還不滿足,搖頭道:“崔尚書出一萬貫錢當然不少,不過,小王擔心,有些無知小人,聽說了此事會亂嚼舌根子啊!”
“她們會說什麼?”
“崔相為了修安樂公主的定昆池,出了一千五百萬貫。而供奉佛祖為百姓祈福,卻只肯出一萬貫。那是不是說,在崔尚書眼中,百姓只值美人的萬分之一呢?”
“臨淄王此言有理啊!”
“確實,崔相富可敵國,卻只肯出一萬貫錢,也忒小氣了。”
“重色輕義,這名聲可好說不好聽啊!”
……
人群中頓時一陣竊竊私語。
而太平公主李令月和上官婉兒則對視一眼,嘴角都泛起一陣陣莫名的笑意李三郎最近聲名鵲起,著實有些得意忘形了。崔耕若是輕易被你這麼幾句話拿住,那還是名滿天下的崔二郎嗎?
果不其然。
崔耕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