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道:“微臣舉薦的第二個人,就是永州刺史豆盧欽望。”
同魏元忠差不多,豆盧欽望當初為秋官(刑部)尚書,乃是李顯的心腹。
只是,他當初牽扯到李昭德謀反一案中,被武則天貶為永州刺史。現在李顯發達了,總不能忘記這位老臣不是?
李顯點頭道:“多虧崔愛卿提醒,朕險些忘記了豆盧老愛卿。傳朕的旨意,封豆盧欽望為右僕射、中書門下三品,接到旨意即刻進京。”
武三思當時就急了,原來是四名宰相,宗楚客喜歡騎牆,不足為懼。楊再思的骨頭比麵條還軟,收服他一點都不難。韋巨源更不用說了,那是韋后的族人。
可以說,自己完全可以一手遮天。
但現在,無論魏元忠還是豆盧欽望,都是隻知效忠李顯的忠臣,自己一下子就在宰相班子裡優勢不大了。、
他趕緊道:“以豆盧欽望為相不妥!”
“為何?”
武三思心思電轉,措辭道:“呃……此人無宰相之才,不堪大用。則天皇帝在位時,國用艱難。豆盧欽望就出了個餿主意,讓朝廷九品以上的京官每人交兩個月的薪俸以補助軍用,並寫了一份通知讓百官傳閱,讓他們一起上奏。當時,百官只是聚到一起,不知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拾遺王求禮對豆盧欽望說:“您俸祿豐厚,交納兩個月的俸祿沒有什麼關係;但低階官吏貧困,為什麼不讓他們知道而加以欺騙奪取呢?”豆盧欽望不同意他的意見,還是上表了。後來,豆盧欽望和一些官員上表後,王求禮進言則天皇帝說:“陛下富有天下,軍用和國用都有儲備,如何用得著貧官九品的俸祿而加以欺騙奪取呢?”最終,此事才沒有實施。”
其實,武三思這也是關心則亂。
李顯是重感情的人,連韋后給自己戴綠帽子都忍得,還能忍不了豆盧欽望的一個小小的缺點?
李顯滿不住在乎地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朕意已決,梁王勿復多言!”
頓了頓,又看向崔耕道:“前兩個宰相的人選,朕都甚為滿意。崔愛卿推薦的第三個人又是誰呢?”
“安東都護唐休。”
當初,唐休打敗吐蕃,立了大功,被武則天招入朝中。可惜好景不長,張昌宗貪汙的案子發了,有賬本為證。群情洶洶,武則天為了殺雞儆猴,先是命唐休主審此案,又任命他為幽州、營州都督、安東都護。
武三思一聽這個人選,可算是找著理了,道:“別人也就罷了,唐休自從為安東都護以來,寸功未立,憑什麼升任宰相一職?”
當然了,魏元忠和豆盧欽望也沒立啥功勞。這話暗含的意思,是唐休不是李顯的人,有再大的本事,也沒有封為宰相的必要。
孰料,李顯猛地一拍腦袋,道:“對,對,對,還有唐愛卿,也應為宰相。傳朕的旨意,封他為輔國大將軍、左僕射,中書門下三品。即刻進京!”
啊?這也成?
武三思都懵圈兒了,無比幽怨地目光投向了韋后。
他心中暗想,好麼,本來宰相班子是四個,包括自己,是三人完全站在韋后一邊,另外一個首鼠兩端。
現在可好,三比三!
好個崔二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眨眼間就讓朝廷政局撲朔迷離起來。
奇怪,魏元忠和豆盧欽望也就罷了,他怎麼就那麼肯定,李顯會同意封唐休為相呢?
武三思不知道的是,崔耕現在也長長鬆了一口氣。
在歷史記載中,唐休在被武則天貶官出外之前,曾經秘會李顯,道:“二張恃寵不臣,必將之亂。殿下宜備之。”
這就是秘密向李顯投誠了。
歷史被崔耕改變了很多,他也不敢肯定這事兒到底發生沒發生過,提唐休為相只是有棗沒棗達兩三竿子。
非常幸運,唐休的確曾向李顯投誠,這一把他賭贏了!
……
……
散朝之後。
群臣呼啦啦往外走,與往日不同的是。往常,在李顯離開之後,人們都是請張柬之、袁恕己等人先行,以示尊重。
但現在可不一樣,別看張柬之貴為朝廷親王了,人們亂哄哄地往外走,一點也沒謙讓的意思。
非但如此,以張柬之、袁恕己等人為圓心,人們如避瘟疫一般,讓開了一丈之地。
崔耕想了一下,還是走上前來,深施一禮,道:“張相請了!”
“別叫老朽張相了,拜扶陽王之賜,老朽現在已經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