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8章 琉璃與玻璃,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怎麼對付李隆基,本官已經有個大概的思路了。”

王元寶眼前一亮,道:“大哥難道有製作玻璃的法子?從波斯遠途販運來的玻璃價格昂貴,若咱們能造出廉價的玻璃,琉璃的價格肯定一落千丈,臨淄王肯定就血本無歸了。”

崔耕道:“大體思路是這樣,但是,製造玻璃沒那麼簡單,且容本官細思之。這樣吧……素素先寫信給令尊,讓他把煉製琉璃的工匠,乃至吹琉璃的工匠,都送到長安來。”

崔耕之所以這樣說,當然不是故作高深。

其實,從技術角度來講,製作玻璃比製作琉璃可簡單多了,無非是鹼、石英砂子和石灰石,主要加工辦法就是燒製。

而琉璃呢,表面上看,是琉璃石和琉璃母,但是琉璃母卻是多種礦物組合而成。而且,琉璃煉製方法非常複雜,有大小三十七道工序,被稱為“水裡來,火裡去”,十分繁難。

還有最關鍵的,琉璃稍微一不注意,就會整爐報廢,完全無法重煉,成本極高。而玻璃則不同,很容易就重煉了。

那麼,古代的中國人,為何舍易取難,不製造更加簡單的玻璃,而非要制琉璃呢?是中國人不如西方人聰明?當然不是。

其實,這個問題和瓷器一起考慮,就會豁然開朗了。為什麼在西方,瓷器價比黃金,西方人卻造不出瓷器來呢?是西方人比中國人傻嗎?當然也不是。

這兩件問題其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事情的關鍵就在於原料。

西方當時沒找到瓷土,就用普通的泥土燒製瓷器,這能燒出瓷器才算見鬼了呢。

中國的玻璃器皿也是一樣,純鹼、石英砂子和石灰石在中國都能找到。

但是,中國的石英砂和西方的石英砂有很大不同。

中國的石英砂大多是陸相沉積,其純度在九成左右。而西方的石英砂大多是海相沉積,其純度在九成九以上。

這樣,同樣的技術造出來的玻璃,中國的就遠不如西方的晶瑩剔透。而失去了晶瑩剔透這個優勢,中國產的玻璃,就競爭不過五彩斑斕的琉璃了。

之所以,當初大月氏商人能造出五彩玻璃,而後來卻造不出來,可能是,他們偶然間得到了一些純度極高的石英砂,後來卻再也找不著了。

現在,崔耕要解決的就是原料的問題。

石灰石自不必談,到處都有。

鹼也好說,草木灰水可代替。另外,鄧州桐柏縣是中國最大的天然鹼產地,去長安東西市上找找,應該有賣的。實在不行,派人去鄧州走一趟也就是了。

關鍵是海相沉積的石英砂。

崔耕知道兩個產地,一個是北戴河附近,一個是海南島附近。找海相石英砂倒是不怎麼困難,只要找那種純白的沙灘就成。

北戴河知道具體位置,按說是最佳選擇。可惜現在,同俄特勤和闕特勤正在大戰,不斷有突厥的散兵遊勇進入大唐境內,北戴河附近道路不靖,不是一條良好的商道。

那也就只能打海南島的主意了。從長安到海南島距離頗遠,快馬加鞭,八百里加急,也得七日左右。從海南島大規模的運石英砂回來,沒有兩個月根本不可能。再加上找石英砂的時間,這事兒起碼得三個月。

……

……

崔耕剛把人派去海南島沒幾天,王元寶又急急忙忙地找到了他,道:“大哥,您的玻璃,能不能早點製出來啊?”

“嗯?怎麼了?你們楊家難道就沒有琉璃的存貨?支撐個一年半載的,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本來是有存貨的,但是,存貨都是在長安城。就在我們發現配方不見之前,那批存貨已經人買走了。楊家現存的琉璃,僅僅能用不到兩個月了。”

崔耕眉頭聳動,摸著下巴道:“這個臨淄王,還真是算無遺策啊。他把琉璃買走,楊家又沒有新的琉璃填充。時間長了,楊家的銷售網路,不就全被他接收了嗎?”

“誰說不是呢?還請大哥快想想辦法啊。”

“對了,楊崇義家吹琉璃的工匠怎麼樣了?有沒有被拐走?”

王元寶苦笑道:“大哥神機妙算,有三個人偷偷逃走了。”

“還好,咱們剩下三個能吹制玻璃的工匠,至少在吹玻璃上,咱們不吃虧。”崔耕沉吟道:“看來,現在這事兒的關鍵,就在於在一個多月內,把玻璃造出來了……但是,該到哪去找合適的石英砂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王之副船長是怎樣煉成的

皮縣南關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

西門吹燈零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