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1章 韋后二垂簾,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唰!
蘇繡繡聞聽此言,霎時間,從臉上紅到了脖子根,喃喃道:“哦,敢情是你和王美芳生的兒子啊!”
“不然呢?”
“我……”蘇繡繡靈機一動,道:“若蘭有喜了,我還以為你會把嫡子過繼給你哥哥呢,我覺得不怎麼合適。”
崔耕不疑有他,道:“若蘭好不容易才懷上,她可捨不得。”
二郎真是官做的越大,越好騙呢。
望著崔耕充滿歉意的臉龐,蘇繡繡既長鬆了一口氣,又有些莫名地失落。
……
……
接下來日子裡,崔耕算是徹底進入了度假狀態。
原來他的職司是京兆尹、水陸轉運使、中書門下三品,因為當朝宰相的數量超標以及他和其他宰相都不怎麼對付,所以,崔耕一直主抓京兆尹、水陸轉運使的日常工作,並不怎麼攙和宰相們的事兒。
現在,這兩個職司一去,崔耕就再沒有分管的具體工作了。從理論上講,他只要正常參加朝會,做個吉祥物即可。
崔二郎自有傲氣在,索性直接上表託病,連朝會都不參加了,每日裡周旋於崔府、平陽公主府和安樂公主府裡,盡享天倫之樂,甚至給自己起了個雅號“奉旨陪妻崔二郎”。
見他擺出這副姿態,朝堂上的各勢力漸漸放下心來,將目光投向了新的敵人。
三個月後,大明宮宣政殿,一場朔日朝會正在舉行。
大唐的朝參總共分為三種型別。
第一種是元日和冬至日舉辦的大朝會。大朝會最為隆重,“展宮懸鼓吹,陳車輅輿輦。”到時侯,皇帝會“服袞冕,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接受群臣、客使朝參禮賀。這種朝會的參加者,有王公諸親、有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還有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周隋後裔介公部公,蕃國客使……等等,最為隆重。
第二種,就是朔望朝參。即每月的初一、十五的朝會。在那天,殿上會設黼、躡席、燻爐、香案等物,依時刻陳列儀仗。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群臣按品級於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
最後一種是常參,“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
所謂的每日朝參就是常參,一般不用擺列儀仗,也無須大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有資格參加的人稱常參官,人數少而級別高,都是五品以上職事重要者。
總的來說,大朝會和朔望朝參都是禮儀性質的,參加的官員很多。唯有常參朝會,參加的官員少而精,才是真正的處理政務。
然而今天,眾人一到宣政殿就意識到不對勁了面南背北,居中而坐的並非一位而是兩位,左邊那個正是當朝天子李顯,右邊那個,卻是皇后韋香兒。
怎麼回事兒?皇后為後宮之主,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一時間,群臣一陣陣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張柬之身為百官之首,趕緊跪倒在地,道:“敢問陛下,皇后為何會出現於此地?”
李顯道:“朕近日來常感精力不濟,所以請皇后臨朝,與朕一起參謀國事。”
張柬之道:“陛下精力不濟,自有臣等為陛下分憂,皇后臨朝,著實不妥!”
“有何不妥?”李顯不以為然地道:“難道你忘了先帝時,就曾經二聖臨朝?”
張柬之朗聲道:“臣當然知道此事,臣更知道,太后是如何成為則天大聖皇帝的!”
最後這句話,真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不過,話剛一出口,張柬之就感到有些不對了,似乎……自己之前說過類似的話啊!
果不其然,李顯道:“太后成了則天皇帝不假,但那是因為朕年幼無知,現在她不是又把皇位還給朕了嗎?”
“我……”
張柬之想起來了,上次韋后垂簾的時候,自己就說過類似的話。
當時沒有辯個清楚,最後是崔耕活了稀泥,那這次呢?
他眼珠一轉,另闢蹊徑道:“幾個月前,皇后曾經垂簾,旁聽崔相的案子。當時她就承諾,下不為例。現如今,皇后再次垂簾,豈不是言而無信了嗎?”
李顯聳了聳肩,道:“現在皇后也沒垂簾聽政啊!”
他特意加重了“垂簾”二字,這就非常無恥了,的確,韋后直接出現在了群臣的面前,沒有帷幕遮掩。但是,當初協商的重點,分明是在“聽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