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8章 仲巴好無禮,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誤會,崔耕所說的山寨,不是說讓漢傳佛教山寨泥婆羅佛教。一是悟緣絕對不肯,二是著實沒什麼必要。
沒錯,泥婆羅在地理環境上,與吐蕃類似,從那傳過來的佛教支流,非常接地氣,非常對吐蕃人的胃口。但是,再接地氣,能有在吐蕃盛行了幾千年的苯教接地氣?所以,崔耕悟緣的建議,就是山寨苯教。
苯教有“先藏”的例子在前,白瑪羅姆接受“山寨”毫無壓力。但悟緣就比較要臉了,聽完了崔耕的介紹之後,面露難色,道:“這個……讓我們佛門子弟學苯教,不妥吧?”
“也不是學苯教,而是入鄉隨俗。”崔耕勸道:“只是在儀式和用詞上,向苯教靠攏,但核心還是你們佛教的。打個比方吧,佛經最初是不是都是梵文?”
“應該……是的吧。”
“還是的啊,有大德高僧,把梵文翻譯成了漢文,經過不斷發展,才有了漢傳佛教。你現在讓佛門吸收苯教的一些東西,就跟把梵文翻譯成漢文差不多,總而言之,是為了吐蕃人更容易理解佛門的真義。”
悟緣遲疑道:“真的可行?但我們佛門的驟然變動,可怎麼對信徒解釋?”
這話說得有理,苯教能搞“前藏”“本藏”“後藏”,佛教卻不能搞自個兒埋自個兒挖的把戲苯教只在吐蕃口口相傳,原來沒有文字記載,隨他們怎麼編。但是,佛教的經文都有梵文的對照版,不能無中生有。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這有什麼?當初釋迦牟尼創佛教,收的所謂護法神,大都是天竺的神明。你這次照葫蘆畫瓢不就行了?就說苯教神被釋迦牟尼收服,成了佛陀,所以要對某些儀式和經文加以改動。”
“這……這也成?”悟緣既覺得崔耕所言有理,又覺得這樣太沒節操了一點兒,道:“可是……可是……”
“行了,沒什麼可是的。”崔耕道:“本官不知道你們佛教根本教義是什麼,但送大和尚你一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哪個宗教最能適應吐蕃的實情,哪個宗教就能統治吐蕃人的信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悟緣聽完之後若有所思,忽地衝著崔耕深施一禮,道:“貧僧雖不大讚同這八個字,但仔細想起來,確實是傳教的無上真言,在此謝過崔護法了。”
崔耕擺了擺手,道:“得了,我這個護法,你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兒?還是叫我崔相或者崔京兆吧。”
“那卻不然。”悟緣正色,道:“佛祖託夢不是真的,但貧僧在此接受崔護法的教導,卻未必不是佛祖的安排。以後您就是我吐蕃佛門確確實實的護法,若有用得到的地方,儘管開口。”
崔耕意味深長地道:“既然大師如此認為,那本官這個護法,定不會讓你失望。”
……
……
在這個時代,吐蕃贊普實行的是土葬,而不是後世流行的天葬或者火葬。
至於葬禮的具體日期,則是在苯教大祭祀推算出來的“喪日”。
按慣例,吐蕃贊普一死,這個喪日就應推馬上推算出來,並詔告天下。一般情況下,喪日是在贊普死後的百日之內。
但奇怪的是,直到現在,吐蕃朝廷也沒宣佈“喪日”的具體日子。
崔耕推測,這可能跟朝中激烈的政治鬥爭有關。但他這個吊哀使不能總在吐蕃耗著啊,就準備略作休整,三天後求見赤瑪類,要求吐蕃儘快做出決定。
然而,崔耕求見的時候,卻碰了個軟釘子。非只當天,接連半個月,吐蕃太后都以身體不爽為理由,拒絕召見崔耕。
怎麼回事兒?難道吐蕃出什麼變故了?
無奈之下,崔耕也只得在金亭館驛內等訊息。更令他感到失望的是,原本以為會有吐蕃勢力主動找上自己,但實際上卻是一個主動拜訪的都沒有。
直到這一日,崔耕接到了一份兒請柬,是吐蕃“仲巴”島彭工送來的,要他馬上入府一會。
這就非常無禮了。
崔耕是誰?官居三品,京兆尹、水陸轉運使、同鸞臺閣平章事。按照大周的官員序列,吐蕃僅有贊普及其“覺蒙”,在崔耕的地位之上。
島彭工若是要請崔耕吃飯、遊玩,那就必須提前三天,親自把請帖送到崔耕的手裡。
要是找崔耕有事兒呢?簡單,要麼寫信相求,要麼親自拜訪。
但是,現在,很顯然,這位是讓崔耕拜訪他!
崔耕望著送信的吐蕃小廝,冷笑道:“聽說,所謂“仲巴”,就相當於我大周的禮部尚書,不知對也不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