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1章 強詞難奪理,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而,這次崔耕還真猜錯了。

悉燻熱詫異道:“我吐蕃贊普,有意迎娶大周的安樂公主,有何不妥?”

“什麼?安……安樂公主?”

“就是安樂公主李裹兒。她不僅有大周第一美人之稱,而且是大周太子之女,更關鍵的是,此女年已雙十卻尚未字人。豈是整好是,上天安排,要嫁與我家贊普的?”

安排?安排你個鬼哦?!

崔耕心思電轉,已經想到自己為什麼會猜錯了。在原本的歷史中,李裹兒十六歲就嫁給了武崇訓。以後,吐蕃使者要求和親,就不可能以她為物件了。

李顯為了敷衍吐蕃人,就認了李奴奴為義女,封為金城公主,和親吐蕃。仔細想來,李奴奴乃是故太子李賢的孫女,李旦是李賢的弟弟,把奴奴認為義女,輩份上可是亂了套了,可見當初是多麼倉促。

當然了,就算吐蕃和親的物件,改為了李裹兒,崔耕也不能答應。

不是他對李裹兒有什麼想法,而是這事兒確實對大周不利。

前車之鑑,李二陛下送文成公主和親,促進了兩國和平,看起來是好事兒吧?

然而,後來呢?中國對吐蕃一直敗多勝少。

說大周將領不行吧,咋大唐軍神李靖面對吐蕃也打了敗仗?光用論欽陵用兵如神來解釋,恐怕有點牽強。至少可以說明,兩國的單兵素質差不多。

事實上就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工匠、種子,大大提高了吐蕃的國力,使吐蕃在軍工上,和大唐相比,沒有了代差。再加上吐蕃的地形優勢,吐蕃才能勝多敗少。

一個顯著的例證就是,金城公主和親一百年後,吐蕃就徹底沒落了,難與中國爭鋒。

無它,那兩位公主帶去的工匠們的後人,已經吐蕃化了。吐蕃軍工上的能力,再次大大落後於中原。

現在,正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工匠乃至工匠二代們老死,吐蕃軍工青黃不接這際,再來一次和親,簡直就是資敵。

當然了,這番理由,崔耕還真是沒辦法說出口,說了也沒人信服。

道理很簡單,一來,這個說法顯得太小肚雞腸些,有失天朝上國的風度。二來,大唐根本就沒有保持科技先進的概念。自從立國以來,送給周邊各國工匠農具種子,都成了常事兒了。李二陛下這個千古明君都意識不到這麼做大有問題,其他人就更意識不到了。

同樣的,以“和親”有損朝廷尊嚴來說事兒,也難得到大家的認同。大唐年間,下嫁番邦的宗師女多了,就是奚族都同大唐和親過。總不能說,大唐連奚族都怕吧?相反地,還很有些宗室女,靠著母國的支援,得掌這些番邦的大權。

崔耕無奈之下,決定從“時機”上說事兒,道:“吐蕃以放棄攻打六詔換取和親,我大周若是答應下來,豈不是如同簽了城下之盟?你們贊普的面子上是好看了,我大周天子的臉往哪擱?”

“此言差矣!”悉燻熱道:“和親既成,我家贊普就得稱大周天子一聲“祖奶奶”。這誰的面子上光彩,那還用問嗎?”

崔耕道:“即便與大周天子言面無損,也是不妥。”

“為什麼?”

“因為本官有兩個猜想。其一,貴使出使我大周之前,已經得了與大周和親的指示。可見,貴國攻伐六詔,並不怎麼順利,已經想著怎麼不損顏面的退出了。”

“那第二呢?”

“第二,貴使為何晝夜趕路,來看我大周的得寶會?為何看了得寶會後,貴使又迫不及待地求見陛下,要求和親?恐怕是貴使為我大周國力所懾,不敢與大周爭鋒吧?既然大周強吐蕃弱,我大周又何必順著你的意思來?”

其實,崔耕的這兩個推測,不是說給悉燻熱聽的,而是說給眾朝臣說的吐蕃對大周的威脅並沒有那麼嚴重,你們確實想讓安樂公主和親?

對於普通宗室女來講,嫁給番邦國主,算不上多麼吃虧,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嘛。

但是,對於大唐真正的公主來說,平日裡錦衣玉食,就對和親避之唯恐不及了。比如說,太平公主就曾經為避和親,出家修道。

大家確定要贊成吐蕃使者的意見,得罪太子李顯?

只要大家一反對,吐蕃使者又沒權力換和親的物件,這事兒就算暫時攪黃了。

至於以後?再過一兩年,武則天就該龍馭賓天了。到時候,李顯得登大寶,自己的迴旋餘地就大多了。

這番話還真有些效果,群臣們的目光不由得一陣閃爍。

當然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