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9章 被拉墊背了,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圍著趙履溫轉了兩圈,嘖嘖連聲,道:“其實也沒什麼,就是一樁風月事罷了。本官聽說,趙大人你和桓相的關係好得很,一入長安就送了他兩個處~子美婢。不知可有此事?”
譁~~
崔耕此言一出,可了不得了,頓時全場如同開了鍋一樣,一片沸騰。
“啊?真的假的?趙大人能送桓相美婢?”
“別人送也就罷了,唯獨趙大人不能送啊,那不是給他姐找不痛快嗎?”
“關鍵是桓相品性高潔,也不能收啊!”
……
不怪大家如此激動,如果此事為真的話,實在是國朝第一大丑聞。
若趙履溫送他姐夫桓彥範的是其他物事,都可以解釋成親戚之間的正常人情走動。但唯獨送美婢,就只能有一個解釋行賄。
桓彥範為了舉薦趙履溫為司農卿,說他有份參與誅殺二張之事,本來就已經夠令人詬病的了,再出了這件事,哪還有資格稱清流領袖?
至於趙履溫,如此人品,說他會兩袖清風的為安樂公主做事,誰信啊?若崔耕提出搜趙履溫的府邸,大家根本就沒理由反對。
最關鍵的是,事到如今,嘴硬是沒用的,人家崔耕既然知道了這事兒,又豈能不知那兩名美婢的下落?
桓彥範直氣的面色鐵青,怒道:“崔耕,你竟敢監視國家大臣?”
他這回還真冤枉崔耕了。
事實上,崔耕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是根據後世的記載。
當然了,歷史上無恥的人多了,趙履溫光送姐夫美婢可沒上史書的資格。關鍵是,他無恥到了一定的境界在桓彥範倒黴後,趙履溫又把那兩個美婢給要回去了。非但如此,他還轉投了桓彥範的大敵韋后。韋后倒臺後,這廝又見風使舵地疾馳安福樓下,對李旦“舞蹈稱萬歲”,李旦實在被趙履溫這個無恥小人噁心壞了,“聲未絕,相王令萬騎斬之”,趙履溫這輩子才算玩兒完。
崔耕理直氣壯地道:“桓相說監視就過了,本官為京兆尹,京師地面上的大事小情,都應該心中有數。實不相瞞,這是貴府上的小廝口風不緊,在茶樓中談論此事,被本官的眼線得知哩。”
“你……”
桓彥範被駁了個啞口無言,深吸一口氣,將自己的烏紗帽摘下,託於手中,道:“微臣德行有虧,實在無顏繼續擔任宰相之位。願從今日起,告老還鄉,還望陛下允准。”
“啊?桓相要告老還鄉?”
李顯聽了這話,心裡簡直像開了兩扇門一樣那麼敞亮。
誠然,這些日子,群臣對李顯和韋后越來越看不上眼。但與此同時,李顯看他們也不順眼啊。
最近,那幫功臣們舉薦的親朋故舊,都有一兩千人了。這也就罷了,誰能沒個三親六故的?但是,群臣的舉薦,李顯準了。李顯聽韋后和武三思的話,也安排了一些人,卻被他們唧唧歪歪的。
李顯暗暗琢磨,哦,你們舉薦的人,就都是朝廷棟樑。朕安排的人,就都是歪瓜裂棗?哪有的事兒啊?咱們豁牙子吃肥肉誰(肥)也別說誰(肥)。現在好了吧,事實俱在,你桓彥範知道下不來臺了吧?
當然,李顯的昏庸,主要是體現在太過寵溺韋后和幾個女兒。基本的政治素養,他還是有的。
李顯明白,桓彥範這點罪過,貶官出外也就是了。若是真把他一擼到底,儘管自己心裡是很爽,但也太不合規矩。
他說道:“袁相一時糊塗,也不必太過自責。如今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出缺,不如你就……”
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乃是標準的封疆大吏,算是很給桓彥範面子了。然而,桓彥範卻毫無領情,堅定道:“不,微臣堅決以為,其身不正,便不應在朝為官,還望陛下成全。”
“這……”李顯一陣猶豫,沒有表態。
桓彥範道:“另外,微臣此次辭官不做,也是有一點小小的私心。宰相中,還有一個人,像微臣一樣,也是其身不正,還請陛下一併開革。”
李顯瞬間就秒懂了,道:“呵呵呵,看來桓相是想以這個舉動,徹底洗刷自己受賄的惡名啊,朕準了。但不知,你所指的其身不正的官員,到底是誰?注意,得有真憑實據才行。”
自從李顯登基以來,濫封瀾賞,宰相的數量已經膨脹到了可笑的地步,如今加“鸞臺閣三品”銜的有: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楊再思、崔耕、宗楚客、袁恕己、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崔玄、韋巨源共計十一位。
這麼多宰相,李顯也感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