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9章 見錢勢洶洶,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們順著崔耕的手指望去,卻見原來漆黑的鍋底,已經是紅彤彤的一片。

封常清小心翼翼地將表面一層紅膜剷起,裝到一個盤子裡遞給大家觀瞧,確實是紅銅無誤。

“啊?果真能以鐵換銅?”

“那是,人家崔相人稱點金聖手,這點個銅又算得了什麼?”

“某剛才還懷疑崔相呢,真是井底之蛙了。”

“沒想到這啞溪不是害人的禍水,而是一個聚寶盆啊!”

“真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啊!”

……

有了崔耕剛才的旁徵博引,再加上鐵的事實擺在眼前,人們對“以鐵換銅”的法子,再無懷疑。

甚至有好事之人問道:“崔相學究天人,能不能告訴大夥,這個法子叫什麼名目?又是什麼道理呢?”

崔耕侃侃而談,道:“原來大家以銅山鍊銅,是把銅礦用大火焙燒,再加上吹煉、精煉等等工續,變成純銅。本官將其稱呼為火法鍊銅。今日在膽水中以鐵換銅,本官稱之為溼法鍊銅。至於這裡面的道理麼……”

道理就不太好講了。

按照後世的觀念來看,就是用鐵置換出了硫酸銅中的銅。其實,就算這樣解釋,都非常粗淺。嚴格意義上說,天然膽水中,不只是有硫酸銅,還有很多其他的礦物,具體的反映也很複雜。若不然,這膽水就不該是綠色而應該是淡藍色了。

給這些毫無基礎的人講化學反應,基本上就如同雞同鴨講了。崔耕好不容易,才用比較淺顯的語言解釋了一遍。

大多數人都沒聽懂,只是不明覺厲。

這邊胡人清心思電轉,已經迅速找出了溼法鍊銅的弊端,道:“崔相,某卻以為,您這溼法鍊銅,不怎麼划算啊!”

“哦?此言怎講?”

“溼法鍊銅要用鐵就不用說了,燃燒這麼多柴薪,卻僅僅得到這麼一點銅,未必就比火法鍊銅來得強。”

“呵呵,胡縣令真是目光如炬。不過麼……”

“怎樣?

崔耕伸出三根手指,道:“溼法鍊銅總共有三個法子,本官剛才為了立竿見影,只是演示了一個。這還有另外兩個呢……”

說著話,崔耕指向一池水道:“第二個法子,就是將膽水引入水池中,在池底鋪上茅席,並放入鐵塊。什麼時候水池顏色變為淡黃,什麼時候將清水放出,此時那用鐵換出來的銅,就附著於茅席之上。將銅取出,再放入膽水即可。”

這個法子好,茅席完全不值錢,放水排水也不費什麼事,所需的無非是時間而已。

有人迫不及待地問道:“這個法子要等多久?那第三個法子又是什麼?”

“怎麼也得二十天以上。”崔耕指著另外一個池子,道:“若是想快,也不是沒辦法,那就是將投入水中的鐵塊,改為薄薄的鐵片。根據膽水濃度,快則三天,慢則七天,也就差不多了。因為置換出來的銅會附著在鐵片上,就不用鋪上茅席了。”

有機靈地道:“但是,薄鐵片需要鍛打,價格要較同重量的鐵塊貴得多!”

崔耕微微一笑,道:“正是如此。到底要賺錢快,還是本錢低,就看礦主的抉擇了,畢竟魚與熊掌難以得兼。”

經過崔耕一番介紹,在場眾人的心思都熱切起來。

很顯然,溼法鍊銅較火法鍊銅存在幾個非常明顯的優點。

其一,投資少見效快,只要在有膽水的地方設定銅場,就地取材,裝置簡單操作容易,把一些薄鐵片或碎鐵塊投入膽水槽裡浸漬,就可以取銅。

其二,在常溫下就可以取銅,可以免除火法鍊銅中的鼓風、熔爐等裝置,以及大量燃料,成本大為降低。

其三,勞動強度比火法鍊銅輕巧多了,還沒什麼環境汙染。

其四,膽水鍊銅不管是貧礦還是富礦,一概能用,所差的無非是等待時間而已。完全可以說,這就和鄭白渠上的水磨差不多,誰擁有了一溪膽水,誰就有了一隻會下單的金雞。

什麼叫入寶山空手而回?什麼叫有眼不識金鑲玉?自己以前就是!

至於現在?亡羊補牢猶未晚也!霎時間,人們看向六合縣令裴亮的眼睛無比熱切起來。

沒錯,不是崔耕,而是裴亮!

大周礦產並不官府專營,民間可以任意開採,只要照章納稅即可。但是,大家都看上了呢?還得官府做主拍賣。要不然,當初胡人清怎麼能壟斷揚州附近所有銅山呢?

現在,很顯然,只要裴亮用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