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5章 忽有妙計生,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見到的名人多了,總不至於見一個名人就心頭震來震去的。關鍵是,眼前這個鍾紹京,乃是李隆基的心腹之一,參與了唐隆政變。政變後論功行賞,鍾紹京被封為中書令、越國公,位極人臣。
當然了,現在的鐘紹京,還僅僅是個宮苑總監而已。
現在,他掌管著大約二百多名工匠、園丁,負責皇家所有園林的維護,乃至亭臺樓閣的日常維護工作。
就這個毫無前途的官職,還是他的書法名揚全國才得到的。要不然,他只能做個八九品的小官兒。
李隆基之所以要拉攏看起來無權無勢的鐘紹京,主要是因為,這宮苑總監別的時候沒用,政變的時候有大用。
宮苑總監的官舍,就在西內苑內。
西內苑是皇帝遊玩打獵的地方,平時沒什麼人來,也就是鍾紹京和那兩百多工匠、園丁住在此地。也就是說,表面上無權無勢的鐘紹京,在大多數的時間裡,完全掌握了西內苑。
而西內苑南面就是著名的玄武門,玄武門再往南,就是朝廷文武百官辦公的皇城,歷來為政變必奪之地。西內苑的東面就是大明宮了,政變就是大明宮換主人啊,也非常重要。
如果把長安比作一個巨人的話,大明宮就是大腦所在,皇城就是五臟六腑的所在,而這西內苑,就是哽嗓咽喉!
事實上,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選的指揮中心正是鍾紹京的家中。
歷史記載,鍾紹京帶領著自己那兩百多園丁和工匠,拿著鋤頭、鐵鍁和木棍,參與了那場唐隆政變。
但是,可但是,但可是,儘管如此,說鍾紹京對李隆基多麼忠心,那也未必。
據說,李隆基發動政變時,帶著政變的核心人物,來到了鍾紹京的家門前。
鍾紹京竟然閉門不納。
後來,據說是鍾紹京的老婆對他說,“臣妾聽人說,為了國家大事而不計個人安危的人必得神助。再說你平常就一直與他們共同謀劃這件事,現在即使你不去親自參加,又哪裡能夠脫得了干係呢!”
鍾紹京聽了覺得非常有道理,這才把李隆基等人放進來。
崔耕做了這麼多年高~官,對人心的把握堪稱爐火純青,對這段記載嗤之以鼻。
那怎麼可能?
謀反這麼大的事兒,鍾紹京還不早就考慮清楚了,哪有事到臨頭縮了的道理?這時候後悔,除非去出首,要不然已經太晚了。政變失敗,無論他參加沒參加,都是個死字。
退一萬步說,鍾紹京真的猶豫了。他老婆說得那些理由,他就想不到?為什麼被老婆一說,就不再猶豫了?
恐怕這段記載,是“為尊者諱”。
所謂尊者,就是李隆基。李隆基交好鍾紹京之後,發現這人膽子小,恐怕不願意參與政變。但是,這場政變又缺不了他。
最後,李隆基靈機一動,根本沒提這件事兒,而是在發動政變的時候,突然趕到。
鍾紹京此人的性格,是“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他在為中書令後,報答恩人,報復仇人,簡直到了“朝野側目”的程度,足以證實這一點。
李隆基正是利用了他這個性格,那時候可能說,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你不願意讓我們進去,難道想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去死嗎?
鍾紹京才不得不開門。
簡短截說,鍾紹京的為人,在崔耕腦海中過了一遍之後,一條出宮之計誕生了讓他帶自己混出去!
宮苑總監經常帶人出入皇宮,人們心理放鬆,盤查不會太嚴。
崔耕大喜道:“您就是鍾總監?小人今日一見真是幸何如之啊!”
鍾紹京微微一愣,道:“你這宦官說話也太誇張了。本官不過是一個五品宮監而已,你見我一面,有什麼幸運的?”
“小的敬的不是您的官職,而是你的這手書法。另外,小的還聽說,您是三國時期魏國太傅鍾繇的第十七代孫,出身顯赫,不知對也不對?”
鍾紹京高興道:“你知道的真夠多的。不錯,本官就是鐘太傅的不肖子孫。”
……
當然了,崔耕的幾個馬屁,只能說拍得鍾紹京甚是舒服,離著他願意冒險,帶著崔耕出宮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又說了幾句閒話後,崔耕眼珠一轉,道:“鐘太傅的官舍,不是在西內苑嗎?怎麼您今晚夜宿皇宮了呢?”
“你問這個啊,告訴你也無妨。當朝太后,昨日下了旨意,要新朝新氣象,將皇宮內大部分的牌匾換一遍,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