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0章 心生平蠻策,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問道:“怎麼?你那府庫裡的四十萬貫財物,難道不是靠和蠻人做買賣得來的?”

牛仙客苦笑道:“崔相何必明知故問?那幫蠻人窮得叮噹響,我就是和他們做買賣,又能賺幾個錢?”

崔耕這才想到,從唐至宋,差著幾百年呢。差了這幾百年的時間,戎州的開發程度,當然大不相同。

他奇怪道:“那你這些財物,總不是種田得來的?整個戎州才有多少漢人?”

“種田更是賺不到什麼錢。”牛仙客一咬牙一狠心,道:“明說了吧,下官賺的這些錢,是靠和吐蕃人做買賣而來。”

“原來如此。”崔耕緩緩點了點頭。

在崔耕眼裡,國際貿易當然能大賺特賺了,沒啥奇怪的,也沒啥值得震驚的。

但是,在牛仙客的眼裡,崔耕的這種表現,卻是早已猜到事情真相的明證!

他說道:“下官多句嘴,要是旁人說起和吐蕃做買賣的事兒來,您得裝得震驚一些。就是下官……若非崔相問起,我也是抵死不認的。”

崔耕這才想起來,兩國貿易牽扯到許多政治因素,不是牛仙客一個小小的偏州刺史所能決斷的。

若是上綱上線兒地話,牛仙客私自和吐蕃做買賣,就是給他扣一個意圖謀反的大帽子,都不是不可能。

他想了一下,道:“你跟本王說實話,你和吐蕃都互市什麼東西?若事關鐵器和糧食……”

話說到這兒,崔耕忽然閉嘴。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帶去了大量鐵匠,現在吐蕃的鐵器製作水平不在大唐之下。

就算牛仙客想賣鐵器,人家吐蕃也會不買啊。

至於糧食,以這年頭的交通狀況,妥妥的虧本。事實上,別說糧食了,就是銅錢運來運去的,都會虧本。要不然,為何到了宋朝,蜀地用鐵錢,外面卻是用銅錢呢。無它,交通困難,把外地的銅錢運到蜀地來不划算。

所以,牛仙客和吐蕃交易的,必然是價值高、重量輕的貨品。

到底是什麼呢?

牛仙客道:“冀王不必擔心,下官和吐蕃人貿易的,並非鐵器和糧食,而是……茶葉。”

“茶葉?”

崔耕先是一愣,然後,好懸沒扇自己幾個嘴巴。

蠢!

我實在太蠢了!

我怎麼就忘了,所謂的州、姚州乃至戎州等地,就是後世“茶馬古道”的起點,也就是“西南絲綢之路”的起點!

從這裡西可至吐蕃,與吐蕃人貿易;南可至南詔,與南詔人貿易。再往前走,甚至可與天竺人貿易。

這幾個州府,簡直是躺在一座金山上啊!

原來我還一直為如何平定這二州之亂憂心不已。

按照歷史記載,大唐對這兩州的統治,一直都不怎麼穩固,後來甚至為南詔國所佔。

宋太祖趙匡胤“玉斧劃河”,這裡更是為大理國所有。

直到忽必烈先滅大理再滅大宋,這二州之地,才重新屬於中國。以大唐年間的條件來看,幾乎無解。

但仔細想想,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啊!

蠻人之所以很難收服,所謂崇山峻嶺瘴疫眾多,只是一方面的因素而已。

最主要的是,唐人對這裡的蠻人,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同化方式。

漢人乃是農耕民族,你教這些蠻人種田,很好很有道理。但是,地呢?這裡山川多而平原少,人家蠻人就是想種田也沒辦法。

但是,山上種不了田,完全可以種經濟價值高的茶葉嘛。只要把蠻人納入大唐的經濟系統來,同化是早晚的事兒。

另外,這裡遲遲難以收服的原因還在於,朝廷看不到什麼經濟利益,捨不得大規模的投入。

但是,一旦此地的稅收大增,朝廷又豈止會扣扣索索地,一年只給姚州增兵五百人?

有了兵力和錢糧的大量投入,別說這二州了,就是龍潭虎穴又何愁不穩?

元朝以後,這二州再未脫離中國版圖,與西南絲綢之路的興盛當不無關係。

崔耕越想越是高興,嘴角甚至泛起得意的微笑。

牛仙客卻再次會錯意了,繼續道:“冀王曾經出使吐蕃,想必對吐蕃人喜茶有所瞭解。他們多食牛羊肉,以及糌粑等油燥之物,必須喝茶才可消解。所以,咱們大唐的茶葉,在吐蕃不僅非常好賣,而且價格甚高哩。”

崔耕當然知道,吐蕃人喜茶,主要是為了幫助消化。另外,茶葉可以補償高原食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