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2章 下封有賢才,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閉嘴!”
崔耕狠狠地瞪了宋根海一眼,把他的話堵了回去。
若是別人說這話,崔耕可能會持宋根海類似的想法,但是陸元方不同,此人是標準的正人君子。
相傳,武則天用人,多向陸元方諮詢,然後實行。陸元方總會把自己的意見密封上奏,從不對外透露一個字兒。要知道,他只要流露出:某某官是我舉薦的,那人就得感激他一輩子。但是,這老爺子做了十來年天官尚書,提拔的人數以千計,卻從未市恩,這也太難得了。
崔耕道:“那聽陸長史的意思,是有賢才向下官推薦了?”
“嗯,確實如此。”
“陸長史看上的人,當然是極好的。不知這位賢才家住哪裡?姓字名誰?”
“頭一位,叫陸偃,家就住在……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府。”
撲哧~~
終於有人忍不住笑出聲來,道:“陸長史,大家都知道您沒啥私心。但是,推薦自個兒的孫子就推薦自個兒的孫子吧,您非得繞那麼大的圈子幹啥?”
眾人皆知,陸元方有個特點:他舉薦人,只舉薦自己的親戚朋友,從不舉薦陌生人。武則天甚至因為此事質問過他,但陸老頭振振有詞:不是我的親戚朋友,我哪知道他們的品行才幹如何呢?
後來,陸元方推薦的人,各個都非常升任,漸漸地也就沒人拿這個說事兒了。
崔耕有些疑惑,道:“以您的身份,提拔令孫根本就不算什麼難事兒,何必要經由下官呢?”
陸元方搖頭道:“若老夫仍然是天官尚書,當然用不著崔黜陟,但我這不是退下來了嗎?俗話說得好,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以後,偃兒還要靠崔黜陟多多關照。”
隨即,一揮手,道:“偃兒,你過來,給崔黜陟見禮!”
“是!”
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走上前來,道:“陸偃拜見崔黜陟!”
這小夥子人物俊秀,英氣勃勃,崔跟一見就心生歡喜,道:“免禮,你就跟本官一路返京吧。只要有了合適的機會,本官一定推薦你得官。”
陸偃也不矯情,微微一躬身,道:“多謝崔黜陟!”
然後,自自然然地站在了崔耕的身後,與宋根海等人並排而站。
崔耕又問道:“陸長史除了要舉薦陸偃之外,可還要舉薦別的賢才嗎?”
“今天老夫想舉薦的賢才,除了小孫陸偃外,還有一個,此人叫做張嘉貞。嘉貞二十多年前,曾考中明經,為老夫的得意門生,授官下封縣尉。可是後來,他捲入了一樁案子裡,被革除了一切職司。”
崔耕當然明白,“得意門生”指的是:陸元方為吏部考功員外郎,當時所有考中的進士和明經,都算是他的門生。張嘉貞能在那麼多年裡,被陸元方念念不忘,甚至稱為“得意門生”,這人的才能就小不了。
他奇道:“以您老的身份地位,為何這麼多年沒提拔他?”
陸元方嘆了口氣,道:“因為張嘉貞不同意。他對那個案子,一直耿耿於懷,想留在下封縣,查明真相。但是,這麼多年了,一直沒什麼進展。老夫想,崔黜陟你這次回京,不妨順路往下封縣一行。若能幫嘉貞查清當初的案子最好,實在查不清,就憑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勸他為朝廷效力吧。以此人之才,埋沒於鄉野之間,實在可惜?”
陸老頭對張嘉貞可真是看中啊!他到底有多大的才能?
崔耕仔細回想腦好中的記憶,還真找到了“張嘉貞”這三個字兒。張嘉貞雖然不如姚崇宋出名,卻也是開元天寶年間的一代賢相。至於張嘉貞牽扯到的那個案子麼……史書上只記載了六個大字“坐事免歸鄉里”。
崔耕好奇心大起,道:“既如此,那下官就往下封縣一行!”
……
……
五日後,劍門外,古道旁。
秋風蕭瑟,煙雨濛濛,翠竹微微搖擺,懸崖更見蒼翠,真是好一片無邊勝景。
不過,作為身處勝景中的人,可就沒那麼舒服了,尤其是當他們沒帶任何雨具的時候。
“格老子的!”
密林中,有一個身材壯碩的年輕人,一腳將一個道士模樣打扮的人踹翻在地,惡狠狠地道:“你先前是怎麼說來著?這裡是崔耕的必經之地,只要等在這裡,定能把他一網成擒。可現在呢?兄弟們凍病了的都有兩成多,卻連個人影子都看不見!你究竟是安什麼心?”
那個被踹翻在地的道士,自然就是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