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3章 漕幫不簡單,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猶豫道:“且容本官仔細思量……”
武則天和太平公主共享男寵的事兒史有所載,再加上隨時可以驗證的免死金牌,崔耕對惠範的身份毫不懷疑。
但到底如何處置慧範,他可就為難了。
放了?無疑是樹了一個強敵。這個慧範和尚既和女皇陛下不清不楚的,又富可敵國。他若緩過勁來,肯定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不放?現場一千多號人,怎麼保密?但凡有人一報案,張氏兄弟還不如獲至寶?視女皇陛下的免死金牌如無物,自己可就死定了。
到底該怎麼辦?
“崔京兆,且聽老朽一言。”
這邊崔耕猶豫不決,那邊漕幫幫主顏亮可著急了。無它,惠範脫困後會先對付誰?不是位高權重的京兆尹崔耕,不是天潢貴胄李隆基,必須得是作為軟柿子的漕幫啊!
顏亮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還請崔京兆將這慧範和尚乃至天王寺眾僧兵,就地正法,一了百了。只要您答應了此事,我們漕幫上下,唯您的馬首是瞻。”
宋根海不屑道:“願意為我們崔大人效力的多了,缺你們漕幫的這大貓小貓三兩隻嗎?”
顏亮看向李隆基,頗為自傲地道:“若我們漕幫自賣自誇,崔京兆可能會將信將疑。不如就請臨淄王,介紹一下我們漕幫的真正實力吧。”
李隆基此時心裡都在滴血,暗想,自己千辛萬苦瞞這朝廷來到灞橋,甚至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攙和漕幫和天王寺的事兒,不就是想把漕幫收服嗎?現在可好,非但沒達成目的,還得親手把漕幫拱手送上。
然而,形勢比人強。他再不樂意,因為怕慧範和尚報復,還得把漕幫的情況如實相告。
原來,眼前這些人,只是漕幫三天內能集結的青壯罷了。漕幫真正的實力,卻是遍佈天下的幫眾。
這些幫眾除了各碼頭的搬運工、拉船的縴夫之外,就是船工。
這些船工,每年四月從家中起行,六月抵達揚州,在揚州將當地的糧食裝船北行。八月經由淮河進入汴河,十月到達黃河河口。
其時正是黃河水最為氾濫的時候,使船隻透過三門峽天險成為了可能。船工們冒著生命的危險,經黃河,透過渭水,於十一月下旬抵達長安。
現在船工們還在路上,漕幫才被天王寺的和尚欺負的沒脾氣。要不然,破船還有三斤釘,四五千人的漕幫,沒那麼容易對付。
崔耕聽完了,疑惑道:“等等,按臨淄王你的意思,是每年十月間,漕船才可能透過三門峽天險。那這些船,怎麼回揚州呢?”
“沒法回去。”李隆基苦笑道:“所以,漕幫每年都是在揚州買船,灞橋賣船。以至於漕糧的價格,有鬥米鬥錢之稱。”
崔耕驚訝道:“鬥米鬥錢?這麼貴?”
顏亮插話道:“雖然鬥米鬥錢是誇張之語,但四五十文總是要的,年景不好的時候,就要到七八十文了。”
崔耕換算了一下,沉吟道:“那就是一石米一貫錢,可真夠貴的。若是運來了漕糧,朝廷不肯收怎麼辦?”
這話問到了關鍵之處,長安的米價,可遠到不了一石米一貫錢,只能是朝廷為了穩定物價,做這個冤大頭。
顏亮介紹道:“ 原來運漕糧的是朝廷大軍,謂之“漕丁”,費用居高不下。鬥米鬥錢之稱,就是那時候傳下了的。後來,戶部侍郎錢唯理上書朝廷,改良漕運,才有了民間運糧之舉。朝廷規定,若想轉運漕糧,必須得先取得戶部所發文書。所買的糧食,只能來自揚州太平倉。換言之,我等漕幫之人臨行之前,就已經和官府商量好價格和數量了。”
崔耕沉吟道:“就算漕運制度再嚴密,若漕幫若勾結官員,上下其手,每年賺的錢財,恐怕東海龍王都要動心啊!”
顏亮苦笑道;“以前我漕幫的確風光,戶部管理漕糧的主事,也的確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只是陛下遷都之後,漕運在朝廷眼中可有可無,我漕幫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只能勉強維持而已。”
崔耕明白,即便“勉強維持”,以擁有四五千子弟的漕幫實力,也端的不可小覷。
那麼,由此可見,與漕幫為敵的天王寺,實力也相當不小。
他想了一下,看向慧範道:“漕幫實力非凡,本官真是動心的很哪。大和尚,如果你拿不出來比整個漕幫更大的利益。那說不得,本官可要……殺人滅口了!”
慧範和尚眼珠亂轉,道:“貧僧有千萬貫家財,願意獻與崔京兆。”
“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