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9章 我獨愛蓮說,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時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 宜乎眾矣! ”
沒錯,崔耕要寫的這篇文章,正是宋代周敦頤的作品,大名鼎鼎的《愛蓮說》。
短短百餘言,頃刻即成。然而,其餘波盪漾卻是難以休止。
若是在別的場合,《愛蓮說》可能不會引起太大的轟動。一來,經典是需要時間沉澱的。二來,聽眾要有足夠的文學素養。三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章得符合看客的口味。
但是,現在則不同!
首先,武懿宗請的這些人,都是長安的頭面人物。即便他們的祖先原來是以武功得了官爵,現在也早已轉為修文了。方才眾人能毫無滯澀的行文酒令,就是鐵證。所以,他們理解這篇文章的妙處,毫無難度。
其次,由唐至宋,文章有了很大的變革和進步。所謂唐宋古文八大家,就是這場變革的領軍人物。周敦頤還在所謂的唐宋八大家之後,寫出來的文章,與現在流行的風格不同,真讓人有別開天地,耳目一新之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現場大部分是什麼人?往好裡說,是名門望族。往不好裡說,就是政治上的過氣人物那些正當紅的,都在洛陽呢。
當然了,他們自己是不肯承認過氣的。崔耕這個《愛蓮說》,算是說到他們的心坎裡了俺不是過氣兒了,是不想和你們爭。正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也!
要說現場最高興的,那還就得說是武載德。
他之所以不攙和政事,不就是怕李唐復辟秋後算賬嗎?崔耕可是明說了,這篇文章是稱頌他的。有了這篇文章流傳天下,他就相當於多了一張護身符啊。
至於武懿宗?沒錯,在他和崔耕的爭執中。按說自己的確該幫這個老兄弟的。但是……這不得分個輕重緩急嗎?和自己的安全比起來,老兄弟算個屁啊?
“好!好文章!崔京兆,您這麼寫本王,真是謬讚了,真是愧不敢當啊,哈哈!哈哈!”
真難為老爺子這麼大歲數了,竟然聲若洪鐘,震動屋瓦,看那意思,唯恐有人聽不到似的!
在場的其他人也不甘人後。
“崔京兆這篇文章真是寫的實在太好了,某家心有慼慼焉!”
“吾也愛蓮花,咱們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想來潁川王給這座酒樓命名為芙蓉樓,也是別有深意。”
“今日芙蓉樓上,歐陽蓮兒娘子執筆,崔京兆詠蓮,贊潁川王人品高潔,定能成千古之佳話。”
……
人們議論紛紛,興高采烈,武懿宗則鬱悶得想要吐血。他明白,今天與崔耕的鬥爭,自己算是一敗塗地了。
非但如此,自己今日的所為,會和《愛蓮說》一起,傳遍天下,成為整個天下的笑柄!
而崔耕,今天在長安城內,正式亮相,透過擊敗自己,會獲得全城上層人物的認可,以後行事事倍功半。
這是多麼明顯的差距啊!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
就在人們圍著崔耕,亂哄哄地攀談之際,武懿宗惡狠狠地瞪了歐陽蓮兒一眼,低聲道:“你做是好事!那崔耕豈是你所能招惹的?”
“妾身……我……”
歐陽蓮兒此時間也是憋屈無比,她心中暗想,我名為“蓮兒”,卻是入幕之賓如過江之鯽,跟“出淤泥而不染”完全不搭界。崔耕這是不是,故意寫《愛蓮說》在故意諷刺我呢?
哼,好你個崔二郎,有文才就了不起嗎?惹了姑奶奶,我讓你後悔一輩子!
想到這裡,她低眉順眼得道:“王爺教訓的是,妾身的確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過,我雖對付不了崔二郎,有人能對付得了他。”
“誰?”武懿宗皺眉道:“該不會是你哪個老相好吧?”
“王爺您想什麼呢?”歐陽蓮兒嬌嗔著介紹道:“此人叫韓歸,與崔耕有著不共戴天之仇,願為王爺效力。他託人送了五百貫錢給妾身,一番交談之下,的確是頗有才華,應該能剋制崔二郎。”
“韓歸?沒聽說過。”
“據說此人以前是秘堂的人,雖有大才,卻名聲不顯。後來,秘堂之主李休被崔耕害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