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老黃的刀法,晶片談判下
無醉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章 老黃的刀法,晶片談判下,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無醉春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飛機穿過雲層,直奔大洋彼岸。
不過這一次晶片談判,遠沒有上一次那麼輕鬆。
畢竟高通向來強勢,還有著大量cda專利,算是3g時代的絕對霸主。
說白了,哪怕不用高通的晶片,都得向高通支付專利費!
不過在2011-2013年的國內,這筆專利費還是能賴掉的。
這幾年的國產智慧手機,賣的價格低,都沒幾個交專利費的。
畢竟真交專利費,一部2000塊的手機,成本1500,高通收300專利費,愛立信收100,諾基亞收100,微軟收100,華為也能收100,思科收50……
那別賣了,都不夠賠的!
專利費都快比手機貴了。
因此,這年頭的國產手機,只能在國內賣,可以不交專利費……
若是到海外賣,光專利費都得賠死。
但2014年開始,高通在國內也開始收專利費了。
那時候規模小的品牌沒事,銷量前幾名,都得交錢!
再往後,規模小的都得交……
朱長林忍不住開口:“老闆,這次晶片,您打算採購哪家?”
王逸擺了擺手:“到時候看兩家出的條件,再定。晶片採購,都是小問題。關鍵的,還是怎麼擺脫依賴,實現晶片自研啊!”
星逸手機憑藉當下的創新,賣到三千不成問題。
但要做高階,要像華為一樣,挑戰蘋果的霸主地位,那就難了,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
如果沒有自己的東西,只是買辦,只是供應鏈整合,只是組裝手機品牌,做中低端還行,做高階,想都白想!
這也是為何,華為、蘋果能賣高價,而小米衝高階難的原因。
因為蘋果有自己的系統生態,有自己的處理器,有大量的專利。
同樣,華為也有自己的處理器,有自己的基帶,有巨量的專利,還有不相容安卓的百分百純自研系統!
說白了,一個品牌沒有真東西,沒有硬核心,永遠做不了高階!
因此,為了衝高階,小米也要自研晶片。
可是小米沒有晶片研發的技術,那怎麼辦?
大唐聯芯有啊!
於是,2014年10月,小米和大唐聯芯成立松果電子,小米佔股51,聯芯佔股49,聯手開發晶片。
主要的員工來自聯芯,技術也是來自聯芯科技開發並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
而小米則提供資金和市場。
第二年,松果電子研發出c晶片——澎湃s1。
雖然只是一款中端系統晶片,但也算成功。
可後面的澎湃s2晶片,流片失敗,c研發之路也就無疾而終了。
直到2021年-2022年,才又相繼推出了專業影像處理晶片澎湃c1、快充晶片澎湃p1,電池管理晶片澎湃g1。
徹底覆蓋了手機影像處理、快充和電池管理等不同領域。
但可惜的是,最重要的處理器,或者說c,沒有進展。
至於c晶片和應用處理晶片的區別,可以理解成整體和區域性的區別。
一枚c晶片,整合了cpu、gpu、基帶……
2011年的應用處理晶片和基帶晶片,都是單獨存在的。
一部手機,都是一枚應用處理晶片,外掛一枚基帶晶片。
到了2013年,高通開始將基帶晶片,整合到處理器晶片內部,就成了c系統級晶片!
小米為衝擊高階,從未放棄自研晶片。
而星逸手機要做高階,也得提前佈局晶片研發!
而且佈局越早越好,畢竟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甚至當下,就得開始挖人,著手籌建星逸半導體部門了!
但具體怎麼做,還得細細思考。
不再想這些事情,王逸閉眼睡了一覺。
等到再醒來,窗戶外面已經是白天。
到帝國了!
這一天,王逸上午從帝都起飛,飛了十多個小時,降落加利福尼州時,依舊是上午。
從白天到白天,也算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不過讓王逸意外的是,剛落地機場,就看到了有人舉著牌子,來接他們。
“是高通?”朱長林有些意外:
“老闆,你在霓虹國豪擲五百萬單的大手筆,連帝國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