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建立礦場,再見思凝!
無醉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章 建立礦場,再見思凝!,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無醉春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是能成為中芯國際的大股東,甚至控股中芯國際,自然最好。
畢竟當下的中芯國際,市值只有一百億左右。
還處於低位,前途可期。
但可惜,中芯國際內部的股權爭奪,不是一般地激烈,騷操作也多!
王逸想要控股,真的太難。
不過,王逸也有自己的優勢,除了資金,還有訂單!
65n智慧晶片的大訂單!
以及手中cda授權,也是中芯國際發力電信晶片的基礎!
中芯國際之前引入大唐投資,除了缺錢,另一個原因就是衝著大唐手中的td-cda,來做移動3g晶片。
但td-cda移動3g的未來,並不樂觀,很快就涼了。
原因簡單,晶圓廠真正貴的並不是廠房和土地!
而是裡面的先進裝置和生產線!
當下中芯國際只有幾座落後的8英寸晶圓廠,製程在在130n-300n。
連中芯國際的12寸晶圓廠,都是自己拿地投資建的!
如此說來,當下王逸唯一的選擇只有先入股中芯國際!
後面賺了錢,再考慮200億投建或收購12英寸晶圓廠的事。
裝置大都是張老當年弄的二手裝置,製程落後,即將淘汰,並不值錢。
而新投建的幾座12寸晶圓廠,還在建設中,都是無底洞,同樣不值錢……
當下中芯國際的股價只有43港元,市值也跌了一些,王逸投入20億,成為第二大股東,不成問題。
畢竟中芯國際的12英寸工廠還在建設,產能有限。
比如中芯國際收購摩托羅拉的8寸晶圓廠,也買不起,就是用中芯國際的股份進行置換的,才低價收購的。
沒辦法,晶圓廠太燒錢了。
這種晶片設計公司,沒多少固定資產,才不值錢。
8英寸晶圓廠同樣落後,最多能生產90n晶片,根本做不了王逸需要的65n,想都別想。
王逸也知道中芯國際內部混亂,甚至是豬隊友,也想直接收購一座晶圓廠,奈何窮,拿不出200億!
12英寸的晶圓廠200億起步,根本買不起。
這個市值很低,非常低,都不如一座12寸晶圓廠貴。
當下建一個8英寸晶圓廠,需要70億人民幣起步。
這種落後的晶圓廠,收購了也沒用,不少花錢不說,裝置也太落後!
王逸收了之後,還得燒錢把所有裝置更新換代,把8寸晶圓廠轉成12寸晶圓廠……
一來,中芯國際當下的業務製程,還是以130n以上的業務為主,90n都很少,65n更是寥寥無幾,良品率也不高。
王逸入股中芯國際,也未必有足夠的65n產能。
隨後,王逸開啟筆記本,看了下中芯國際的市值。
想要低價收購,除非股份置換。
但可惜,這燒錢太多了,短期內困難。
當然,若是進展不順,就只能收購晶圓廠,甚至自建晶圓廠。
說白了,中芯國際名下的幾座晶圓廠,只剩下廠房和土地硬撐著,沒多少價值。
可12寸晶圓廠很少,乃是當下最先進水平,都被各大半導體巨頭拿著當寶,幾乎不會出售。
今年五月份,中投25億美元入股中芯國際,以每股539港元的價格獲得360589053股,佔股116,成為第二大股東。
建一個12英寸的晶圓廠,要200億起步!
這還是2011年前的價格,幾年後,12英寸晶圓廠會漲到400億以上!
晶圓廠,就是這麼燒錢。
6英寸晶圓廠太落後,量產90n晶片都困難。
王逸拿出20億,買不起一個新的8寸晶圓廠,但能買下中芯國際不少的股份。
112億港元,也就是100億人民幣左右。
倒是6寸晶圓廠便宜,小几十億就夠了,但是沒意義。
但這事不急。
至於那些幾十億就收購了一個半導體企業,那是因為該企業只是晶片設計,沒有晶圓廠,無法量產晶片。
說白了,王逸要做65n,45n,28n製程,必須是12英寸晶圓廠!
而當下能收購的晶圓廠,大都是6寸晶圓廠,8寸晶圓廠。
而王逸手中的cda授權卻是當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