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5章 過年,七零小嬌妻,秋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貼春聯,華珺瑤看著已經貼在門框上的春聯,不自覺想起幾年前,革命化的春節,過春節貼對聯時,剛上市出售、還馨著印刷墨香的**的畫像,是老百姓家家戶戶必不可缺少的。
“小嬸,你在看什麼?”蕭靖恆看著她笑道,“這春聯很熟悉吧!都看了又看了。”
“‘立凌雲壯志永繪宏圖;讓紅色江山錦上添花。’這個寫的最好,最貼近現在的時局了。”蕭邵恆笑了笑道。
而現在正值撥亂返正,百業待興。今年的春聯,大都圍繞著這些寫的,緊跟時代的大潮——特別讓不少識字不多而又感情樸素的“貧下中農”傳統家庭引發共嗚,過年時興致勃勃恭敬有加地貼在中堂、廳堂門或大門上。
他們始終不忘教育後代,鞭策子孫,要讓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更加強大。看來氣呑山河的豪言壯語,還真能打動那個時代的人。
“這春聯的變化可真大。”華珺瑤感慨了句道。
“對啊!前些年寧缺柴米油鹽,也不缺**像張貼在廳堂。”蕭楚東說道,又笑道,“這對聯啊?家家戶戶最多的也是不容易出錯的,就是:東風浩蕩革命形勢無限好,紅旗招展生產戰線氣象新。”
因為在廣大老百姓心中,**寄託著大家的希望,寄託著大家的未來。
“我記得張貼時,總會先把四張約巴掌大的小塊紅紙剪成“m”形狀,再用漿糊粘在長方形像幅的那四個角,要露出“m”的兩個紅角角。有些人家擔心四個角角太少,貼上得不緊,還會在像幅邊緣中間部分多粘幾張紅角角,少則六張,多則八張,要成雙、對稱的,既實用,也美觀,更吉利。”夏靜姝手裡比劃著道。
“然後至少由兩個人虔誠地恭恭正正地將像幅張貼在廳室正面牆上位置。畫像的兩側則貼上對聯“跟**走,聽**話”。”蕭邵恆嘿嘿一笑道。
“政治掛帥”的年代,幹什麼事都“政治先行”,擬寫對聯也不例外,首先要突出“政治意義”。例如:“三面紅旗萬萬歲;萬里江山處處春”
“社會主義花榮葉茂,人民江山本固根深”。
那年代,由於條件限制,每年過春節,百姓家中那些破舊傢什用具什麼的寧可一件都不換,條件允許本應該買添新的,唯獨春聯一定要換!撕掉重貼,換上新鮮亮彩的。它寄託著主人來年的好運氣。
時代步入二十一世紀,不少百姓家庭又興過年時張掛******畫像。而且由於各方面條件好了,張貼得更精緻、更美觀。他們認為,**是“神”,能保佑家人平安,出入大吉,事業順利。
時代的烙印是難以擦拭的。該留的總是有人要挽留,該去的自然也會丟棄。
而那些獨具改革開放意識的一代新人,卻從另一視域看到了改變國家和自己命運的良好機遇——“欲盼小康先上路;須行大步早興邦”。他們要勵精圖治,引領時代,開拓創新,致富奔康。
小小的春聯折射著時代的變化,不變的則是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
從臘月23,也就是小年兒那天開始,家家戶戶,大街小巷,就開始瀰漫開來年的味道。這個時候,所有人家幾乎都是根據這句春俗來過春節的,春節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能吃到平時很難吃到各種零食還可以領到珍貴的壓歲錢。
貫穿70年代前半期的春節娛樂主題比較單調,樣板戲、革命歌曲、革命舞劇、革命電影、紀錄片,幾乎十年如一日地延續下來。77年情況發生很大變化,春節氣氛開始鮮活,有體育演出,有了廟會,有舞會,有詩會,還有文藝晚會、音樂會,甚至有了內部電影。春節演出也豐富起來。
70年代後期,戴著各種帽子的人摘去帽子,不敢往來的親友恢復往來,一色的藍螞蟻、綠軍裝到喇叭褲、西服,一色樣板戲、革命歌曲到《鄉戀》、流行歌曲,電影從《上甘嶺》、《創業》到《追捕》、《巴黎聖母院》,從“上山下鄉受教育”到“恢復高考”,從打倒“美帝”到“中美建交”,從封閉到改革開放。禁錮下的生活形態的改變似乎是頃刻間發生的。
70年代的開篇話語是“滿懷革命豪情迎接偉大的70年代”,以及一直持續到1977年的“過一個革命化、戰鬥化的春節”的口號。
70年代早期春節提出的口號是:“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以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現在的春節人情味逐漸濃厚,就連著對聯也有了:“喜氣洋洋過春節,身強力壯迎長征”、“四化美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