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七一章 青龍渡外,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於石樓縣城距離青龍渡,並不是很遠,而且洪承疇這次率領大軍北上,也有沒有攜帶多少口糧,除了陝軍撫標自帶的十數門輕型火炮,比如什麼虎蹲炮、盞口將軍炮之外,也沒有什麼拖慢速度的輜重,所以早上出發,下午未時就到了青龍渡的渡口。

這個青龍渡,並不是黃河上的渡口,而是離石河(後世叫作三川河)在由東向西注入黃河之前的最後一個渡口。

而這個渡口的北面,就是柳林堡(後世的柳林縣所在地)。

說到底,這個青龍渡,就是柳林堡南門外的一個碼頭罷了。

洪承疇帶著大隊人馬,在當日下午搭建浮橋,渡過了青龍渡,然後就在柳林堡南門外紮下大營。

這個柳林堡,歸屬於山西都司鎮西衛,是一個千戶所的所在地。

因為它是陝北流賊渡過黃河之後,進入山西的第一站,所以自從年初以來,流賊竄晉之後,對柳林堡的破壞就比較嚴重,原來的衛所軍戶們早就不知所蹤了。

以往繁華的渡口街市,也都成了一片斷壁殘垣,過去熙來攘往的老百姓,也是不見一個。

此前,鎮西營的裴世澤,曾經帶著麾下人馬進駐過柳林堡,但是很快就被裡面遍佈的人畜腐屍所散發的惡臭,給燻了出來。

這一次,洪承疇帶著三千多陝西撫標精銳人馬來到柳林堡,是要把這裡作為自己進攻寧鄉的後方基地使用的。

所以到了第二天,洪承疇一方面派出李文雲、鍾得五各率人馬過河,往寧鄉方向哨探,另一方面,不得不命令麾下,冒著酷熱,包著口鼻,忍著惡臭,進到堡內,將方圓數里大小的柳林堡清理出來。

從早上一直幹到了下午,在四五個時辰之內,陝西總兵王承恩帶著三千陝西撫標的官軍們,人人動手,從柳林堡內的街頭巷尾、牆角室內等等地方,總計清理出了三千多具高度腐敗的人畜屍體。

到了傍晚時分,洪承疇下令,將這些清理到了柳林堡北門外的腐爛屍首,集中起來,挖坑深埋。

作為進士出身的文官統帥,洪承疇可是深知,疾役流行的危險與危害。

這些人畜屍首不處理,任其腐爛生蛆,一旦產生疾役流行的情況,別說這個柳林堡根本無法進駐,就是他所統帥的官軍,也必須躲得越遠越好。

還好,兩天過後,人馬平安,柳林堡城內的惡臭也都散盡,抵達柳林堡之後的第三天上午,洪承疇所部進駐柳林堡。

雖然此時的柳林堡已經殘破不堪,但是在堡內紮營過夜,總還是要好過在堡外的木頭柵欄裡面過夜安全。

再怎麼說,柳林堡的城牆,也是高大厚實的土石建築啊!

進駐柳林堡的當天午後,派去黃河岸邊的一隊巡哨,歡呼著衝進了柳林堡。

馬懋才派來的第一批運糧隊伍,已經抵達了黃河對岸的碼頭!

而洪承疇麾下的巡哨之所以這麼興高采烈,是因為就在進駐柳林堡的這一天,洪承疇所部攜帶的那部分乾糧已經耗盡了。

要不是洪承疇與王承恩等人素來治軍嚴酷,而且標營選募計程車卒又都是普通的貧苦農民,否則的話,即便是把他們都關在柳林堡之中,他們麾下的兵馬恐怕也很難像現在這樣,依然老老實實地整修什麼城池。

五月十九日的傍晚時分,第一批一千五百擔的軍糧,透過數不清的羊皮筏子,從柳林堡對岸的陝西境內,渡過了這一段相對平緩的黃河水面,安全抵達了山西境內。

與此同時,洪承疇在堡內也接見了押運軍糧前來柳林堡的馬懋才麾下守備賀學勇、哨官千總畢烈英。

延綏鎮監軍御史馬懋才,自從奉旨到任延綏鎮之後,幾乎沒有插手過延綏鎮的任何具體軍務,根據皇帝的旨意,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在延安府城東南七十里外的甘泉峪屯墾上了。

這個在後世被稱作南泥灣的地方,確實是隱藏在陝北群山之中的一塊旱澇保收的風水寶地。

由於陝北民亂四起,馬懋才募民屯墾的事業,進展得十分順利。

他不光是把自己在安塞縣龐大的三親六故九族人口,全數遷入了甘泉峪,而且在一年半的時間內,還另外招募到了陝北流民四千三百多戶,共計兩萬兩千餘人。

到了崇禎二年的四月,馬懋才已經率領這些進入甘泉峪屯墾的陝北貧苦農民,在水源充沛、地勢平緩但是雜草灌木叢生的甘泉峪,開墾出了十二萬畝多的肥沃農田。

後世在南泥灣屯墾的那支軍隊,累計開墾出將近三十萬畝農田,馬懋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