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六九章 宿命相遇,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鴻基了斷了所有的恩怨情仇之後,成為了李自成,然後帶著侄子李過,與劉國能、劉芳亮、藺養成等人,投奔了自己的舅舅,也就是成為闖王高迎祥的高如嶽,從此開始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先是跟著高迎祥參與了陝北南北兩路賊軍對延安府城的圍攻,在延安府城外被延綏鎮官軍擊敗之後,跟著高迎祥的馬賊隊伍一路逃亡,最後在綏德州城外再一次被聞訊趕來的官軍大敗,流賊亂軍死傷無數,但李自成、劉國能、劉芳亮、李過這些人物,卻再一次安然無恙地逃出了生天。
綏德城外一場激戰之後,李自成等人跟著高迎祥,而高迎祥跟著王自用等人,繼續往東逃亡。
不久之後,這些人混進了黃河邊上的葭縣,與城中豪強馬守應等人裡應外合又拿下了葭縣。
再然後的情形,就不用細說了,李自成跟著亂軍過了黃河,跟著隊伍打吳堡、打永寧,一路上衝鋒陷陣,每戰必前,很快就得到了高迎祥的提拔重用,也很快就在高迎祥的闖營之中樹立起了自己闖將的威名。
到了此時,李自成也終於找到了最適合自己乾的職業,那就是殺官造反,聚眾作亂。
至於跟著前來逃奔高迎祥的劉國能、藺養成,雖然混的也不錯,但卻並沒有像有個好舅舅的李自成那樣在短時間內揚名立萬。
連著幾場硬仗下來,這幾個沒有死的,都在闖營裡多多少少有了部眾和地位。
尤其劉國能,造反之初就以他老劉家的班底為主,到了此時麾下也有了早就籠絡了數百人,看看在闖營裡沒啥幹頭兒,就想著什麼時候拉隊伍單幹。
劉國能與藺養成結交雖晚,但卻頗為投緣,都對闖營裡相對嚴格的軍紀感到不滿。
所以,等到眾賊合作一股打下了永寧州城,眾賊頭中的帶頭大哥王嘉胤聚眾開會,不僅自己稱了橫天一字王,還允許各路大小賊頭稱王稱霸,一時之間各個山頭派系之中,都湧現了一批反王出來。
劉國能看準了這個機會,同時也是受到了王左掛的邀請,很快就脫離闖營而自立一營,自號“塌天王”。
藺養成看劉國能改換門庭、自立單幹,還混成了“塌天王”,當然十分眼紅,只可惜此時他的手下才百八十人而已,只能按捺心情,繼續在高迎祥的闖營裡埋頭髮展。
劉芳亮、李過,從小就與李自成相識,這都屬於光屁股玩到大的交情,自然沒有什麼自立之心,跟著李自成猛打猛衝,造就了李自成威名的同時,也混上了流賊小頭目,各自手下都有百八十嘍。
永寧州中的流賊大會開完以後,短短數日之內就弄出來了十二家反王,接下來這十二家反王各自劃分地盤,開始分頭搶掠,金銀糧食當然不在話下,鍋碗瓢盆也從不放過。
人口更是重中之重,其中順從的男人拉壯丁當嘍,不順從的當場殺了,而老弱婦孺也不嫌累贅,一概劃拉到自家名下,充作後營部眾,平日裡洗刷做飯,伺候這些流賊中的大小頭目和骨幹,攻城略地的時候當做炮灰,去填城壕溝壑。
就這樣,一個多月之後,把山西沿著黃河分佈的一部分個州縣禍害了個夠嗆,而相應的是,這些個流賊的頭目們自然是人人搶了個盆滿缽滿,十二個營頭也飛速發展壯大起來。
正月裡剛剛踏冰過河來到山西的時候,南北幾個主要的營頭加起來也不過兩三萬人,其中還有不少裹挾而來的百姓,可是到了二月底三月初的時候,流賊裡的男子,不分老幼強弱,各營頭粗略加起來,就達到了十六七萬之眾。
不過,多少有點志得意滿的“橫天一字王”王嘉胤,很快就從派往附近州縣打探訊息的探子那裡,聽說了朝廷派了大軍前來圍剿的訊息。
對他來說,山西兵是不經打,可是延綏鎮的邊軍以及陝西巡撫手下的標營,那可是打過交道的,自己雖然人多勢眾,可是其中都是老百姓,邊軍出身的王嘉胤可是知道這些人的“實力”的。
因此,聽說了這些十分不利的訊息之後,他很快就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繼續跟官軍捉迷藏。
這個決定一說,各營頭領都是同意,這些人多少都曾當過山大王,對當山大王不陌生,反倒是佔據了城池,坐在衙門裡裝模作樣地當個州縣官,總是感覺有一種說不出的彆扭,自個兒心裡先就不踏實。
進山的事情一說,大家都同意。
但是去哪兒,怎麼個去法,就有了不同意見。
高迎祥、馬守應要求主動北上,要求甘冒奇險,前去蘆芽山一帶牽制延綏和山西鎮明軍,為帶頭大哥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