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七四章 靜樂之圍,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司賀國賢是賀時雨家丁出身,而遊擊王廉則是王國樑的親侄子。

明朝的時候,軍中就是這樣,以募兵為主的九邊各鎮營兵,之所以到了最後,與衛所軍隊一樣,都成了將領的私軍,與明軍中的這種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陳規陋習密不可分。

然而這種情況,在此時卻是相當普遍,而且難以避免,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驟然進行改變。

而且,即使想要冒著兵變的風險驟然改變這個因襲二百多年的陳規陋習,事實上也根本做不到。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之所以要在通州建立皇明忠義講武堂,在涿州專門設大營統一訓練新軍,目的就是想要一步一步地打破這個陳規陋習。

至少如今京師三大營和近衛軍之中的軍官階層,就已經不存在這種嚴重的裙帶親屬關係了。

但是這樣的改變,只能循序漸進地推動,尤其是在九邊各鎮的邊軍之中,

這種由累世將門形成的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親屬宗族關係,是當前九邊各鎮軍隊能夠保持穩定和團結的根本紐帶,還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更是不能輕易去觸碰。

當然了,手段高明的文官,比如延綏巡撫孫傳庭,能夠透過識別和提拔將門之外的悍卒來培植自己的親信,從而將麾下的軍隊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而手段不怎麼高明的文官,比如王嘉徵這個監軍御史,就沒有辦法了,只能依賴原有的將門世家。

王嘉徵朝官出身,奉命到山西鎮來任監軍御史,除了皇帝給的聖旨和朝廷調撥的軍餉之外,自己一個文人,手裡沒有一兵一卒,也沒有一個可以治軍帶兵的私人,所以只能接受山西鎮的推薦,勉強拉起了一直一千二百多人的監軍營。

除了好友山西兵備副使袁繼鹹到任後向他推薦的幾個人以外,他的監軍營中大半軍官都是山西鎮總兵、副總兵的私人。

也正因為這樣,王嘉徵到任山西鎮監軍御史之後,除了能夠監督一下軍餉和軍紀之外,其他什麼事情也做不了。

也是直到這時候,這個東林出身的朝官,才算是對大明朝的現實有了一個直觀切身的瞭解。

捧著書本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容易得很,但是真到了腳踏實地的時候,一堆棘手問題等著你去解決的時候,你才會將心比心地發現朝廷的難處,意識到過去的虛妄,從而變得務實起來。

王嘉徵以及與他遭遇類似情形的監軍御史們,如今正在發生著這樣的轉變。

王廉跟著賀國賢等人,拜見了統領北線兵馬的孫傳庭之後,當天下午即帶著手下親衛快馬疾馳往回趕,一路上為了避開賊軍哨騎,還不得不翻山越嶺繞行裡數十里山路,終於到了次日清晨,好歹是回到了寧化所,沒有耽誤了傳令。

一番報告之下,王嘉徵當即下令起營,以寧化所駐軍五百為先鋒,自己領著已經在寧化所駐紮了多日的三千兵馬,卸下大部糧草輜重,輕裝上陣,沿著汾水東岸的唯一一條道路快速南下。

與此同時,賀時雨所部也在午時之前帶著麾下人馬,護著黃庭政所部從樓煩押解而來的大批糧草輜重,趕來與孫傳庭合兵一處。

大隊人馬到達之後,孫傳庭讓黃庭政帶著部分人馬留守十字坡的這座大營,看管糧草、輜重和傷員,然後帶著集合起來的馬步軍五千多人,向著北面的靜樂縣城進軍。

一路上,再次勇當先鋒的杜文煥,遭遇了數次流賊派出的哨探。

一開始流賊探馬還敢衝過來交戰,但是接連殺散數股之後,流賊的哨騎越消散不見,等大軍到了距離城池外不遠處,擇地安營紮寨之時,城頭上的賊軍只是站在城頭觀望,並不出城來戰。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王嘉徵所部前鋒的身上。

王嘉徵的麾下多半都是步兵,所以進展比較緩慢,直到夜幕降臨、燈火已上,王廉才又出現在了孫傳庭設在靜樂縣城南面三里處的營帳之中。

“撫軍大人,

我家王大人讓卑職過來稟報。我軍步騎三千五百人,已在靜樂以北五里一處坡頂,攔路紮下營盤,等候撫軍大人軍令!”

位於汾水東岸谷地之中的靜樂縣城,城池並不高大,共有南北東西四座城門,其中南北城門是主門,也是貫通汾水上游谷地的惟一一條官道,出了南門,越往南越開闊,而北門外,則是越往北越狹窄。

城池的西面是汾水,雖然水量很小,也不深,但畢竟也是一道障礙。

城池的東面,則是高大的雲中山脈,其中有著一條山路通往忻州。

面對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