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八二章 倉皇北走,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敏長子愛爾禮的咽喉中箭墜馬死亡,使得他身後的百餘騎頓時發了瘋,不要命似地往曲承恩率領的大隊騎兵面前衝來。
面對已有來勢洶洶的四千皮島騎兵,這百餘騎鑲藍旗護軍擺牙喇雖然精銳異常,但也避免不了他們被圍殲的下場。
在給曲承恩所部造成了百餘騎的死傷之後,這撥鑲藍旗護軍全都被殺。
而這時匆匆趕來的劉興賢,一眼就認出了喉部中箭、橫死街頭的愛爾禮,並立刻報告了曲承恩。
曲承恩聞報大喜,喝令親兵下馬,砍下愛爾禮的首級,血淋淋地放在了自己馬鞍旁邊的革囊之中。
因為陣斬建虜宗室,也算是一件大功了,自己已經錯過了斬殺阿濟格的機會,既然一入城就碰巧射殺了阿敏長子愛爾禮,當然算是一件意外之喜了。
隨著劉興治、曲承恩五千餘騎的入城,城中頓時大亂起來。
但是曲承恩卻並沒有能夠像毛文龍在定州所做的那樣,成功堵住阿敏,建立陣斬奴酋的不世之功。
因為此時的義州城中,還有足足六千建虜鑲藍旗大軍,而入城的騎兵雖然佔盡了先發的優勢,而且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鑲藍旗大軍反應過來之前,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但是建虜鑲藍旗的大軍畢竟不是真的紙老虎,不管是論騎射,還是論近戰肉搏,曲承恩和劉興治所部都不是對手。
當曲承恩和劉興治的先發優勢喪失之後,很快就陷入了苦戰之中。
特別是在阿敏親自披掛上陣,領著時刻隨扈在側的更多鑲藍旗護軍擺牙喇上馬之後,劉興治所部很快就被擊潰了,隨後與之對陣的曲承恩所部,也很快就處在了下風。
如果不是毛文龍和劉興祚兩人,在最後關頭終於率領七千步卒衝進義州城東門,那麼曲承恩和劉興治所部,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後被趕出了義州城。
阿敏雖然失去了素有謀略才智的長子愛爾禮,本身也從來不是以智謀見長,但他本人畢竟也是打慣了各種苦戰硬仗的悍將,是以一聽說毛文龍親率七千東江鎮明軍衝進了城中,當機立斷,下令棄城突圍。
阿敏率領麾下鑲藍旗大軍棄城突圍十分順利,因為義州城除了東門外,西門、北門和南門都在鑲藍旗旗兵的掌控之中。
阿敏率領著大軍撤出了西門,這時,原本派駐在義州南面防備鐵山明軍的那十個牛錄三千鑲藍旗軍隊,聽說義州生亂,在鑲藍旗梅勒額真之一傅爾丹的率領下,也已經快速趕回到了南門。
到了南門,傅爾丹聽說自己的旗主二貝勒阿敏已經率領大軍出了西門,又趕緊繞道城外,趕往西門聽令。
傅爾丹的反應,說起來已經算是很快了,但還是來晚了一步。
若是傅爾丹能在毛文龍等人入城之前趕到,那麼他率領的三千建虜騎兵,很可能就會一舉擊潰毛文龍和劉興祚麾下的七千步卒,從而改變義州城裡的戰局。
即便是傅爾丹能在阿敏率軍出城之前趕到,也應該能夠改變阿敏的決定,從而在城中與東江鎮明軍激戰,憑藉著鑲藍旗近萬大軍,未嘗不能將入了城的明軍再趕出去。
然而等傅爾丹擺脫鐵山城追兵的糾纏,終於趕到義州城下的時候,阿敏已經帶著大軍出了西門,並且已經趕到了鴨綠江畔,傅爾丹只好放棄反擊的打算,一路追隨而來。
阿敏原本想著就近渡江,然後站穩了腳跟之後再反擊回來的,畢竟自己的鑲藍旗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而且在他想來,劉興祚劉興治兄弟的反叛,雖然會給鑲紅旗造成一定的損失或者是較大的損失,但絕不會真的失去反擊之力。
此時的他,根本想象不到,素來驕橫不可一世的阿濟格竟然已經身死定州。包括他素來信賴倚重的長子愛爾禮,此時的他也完全沒有想到,居然已經死在了義州東門裡。
阿敏本想先過了江,然後在鎮江堡重整旗鼓,搞清楚定州方向究竟出了什麼狀況,然後再行反擊。但是當他率軍到了江邊的時候,卻赫然發現,兩裡地外的鴨綠江口方向,一支龐大的船隊正在乘風駛來。
鴨綠江口有座挺大的島嶼,叫作綢緞島,是原來遼東及登萊商民,與朝鮮進行貿易的榷場所在,漢人商民拿絲綢茶葉與朝鮮人及附近的其他民族交易長白參和高麗參。
因為這個島靠近大明一側,所以往來商民都以大明的主要貿易物品命名,管它叫綢緞島。
古往今來,這個綢緞島都是中國的領土,直到後世的某黨大佬,可憐金氏家族的朝鮮國土地狹小,大手一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