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二章 因何生亂,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體仁讓熊文燦親赴同安召見了鄭芝龍,及其麾下的一種大小前海盜頭子,不僅當眾進行封賞,而且與鄭芝龍、鄭鴻逵及其親兄弟鄭之虎、鄭之豹等親信之人,很快商定了轉移閩浙災民、充實開發東番的賑災戰略,以及朝廷不派流官、鄭家世鎮東番的交換條件。
熊文燦將情況報告給溫體仁,溫體仁對轉移閩浙災民、充實開發東番非常贊同,能把所有的災民都轉移出去,不給自己添亂惹麻煩,這是他求之不得的大好事,而且也是皇帝聖旨批准的策略之一。
然而對於鄭芝龍等人提出的朝廷不派流官、鄭家世鎮東番的交換條件,心中卻是極為不喜。
但是此時為閩浙沿海賑災事宜折騰得焦頭爛額的溫體仁思來想去,還是捏著鼻子預設了這一條。
只是在給朝廷的奏報之中一筆帶過含糊了過去,沒有明提這一條。
其實,即便是溫體仁向朝廷奏報了這一條件,崇禎皇帝也會答應的。
畢竟,如今這個年代,沒有鄭芝龍的積極配合,想要閩浙沿海轉移災民到東番島上屯墾安置,乃至將來開發東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要想得到鄭芝龍及其麾下不遺餘力的支援配合,那就要給他們足夠的利益和甜頭。
對於轉移災民到東番安置屯墾,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當然是一萬個同意,所以溫體仁的奏疏一上,立刻就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而閩浙沿海府縣災區,轉移災民到東番安置的行動,也很快就開展起來了。
福建多山少田,歷來就有出海討生活的傳統,因此沿海災民對於朝廷願意給他們一條出路,免費轉送他們出海,到東番島上分田開墾,並無多大的牴觸情緒。
加上鄭芝龍兄弟及其麾下近萬人,大多數都是福建沿海一帶百姓出身,所以轉移安置起來,就顯得特別的順利,二三十萬拖家帶口的沿海災民,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日夜轉運,就全都送到了海峽的對面。
那裡有鄭芝龍的幾個兄弟和幾千部屬,正愁招募不來人手佔據整個島嶼,這一下子人口暴漲十數倍,一時之間招兵的招兵,開荒的開荒,從北往南,從西往東,開始篳路藍縷、開發東番的熱潮。
至於浙江沿海州府的災民,情況則與福建不同。福建多山少田,沿海居民主要是靠海為生,但浙東沿海則不一樣,南面靠近福建一點的處州府、嚴州府、溫州府還稍好一點,而北面的嘉興、杭州、紹興、寧波則大為不同,災民寧肯守著被海水侵蝕嚴重,一時無法耕種的土地受災,也輕易不願接受朝廷的安置,移民外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