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零章 大亂來了,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皇帝關於在北直隸京畿之地改衛所為州縣,化世襲軍戶為黃冊民籍,分勳貴公田為佃農私有的決策,在十一月十五日的大朝會上一經公佈,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就引起了朝野上下文武百官的議論紛紛。
有當場出列支援的,也有慷慨陳詞反對的,還有上書批評皇帝違背祖制的,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崇禎皇帝提前在武英殿裡與三位軍機大臣,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並且取得了他們的堅定支援。
所以,對於朝野上下的議論之聲,皇帝一概充耳不聞,不作任何的回應。
這些議論之聲,大多都是出身江南縉紳世家的所謂清流君子們發出來的,這些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卻好大發議論。
衛所改制的事情,本來與他們這類人的利益並無多大的關聯,但是這些人卻如同後世的職業噴子,不管皇帝作出什麼樣的決策,他們總會在第一時間上書議論,怒刷存在。
然而,這些議論畢竟與他們自身所屬階層的利益無關,所以皇帝不搭理他們之後,不久也就自行消散了。
而那些真正利害攸關的京師勳貴世家,此時卻已經被皇帝此前的一番亂拳給打蒙了,除了暗自腹誹之外,根本不敢有任何反對的表示,或者有其他的輕舉妄動。
因為像成國公朱純臣、陽武侯薛漣、撫寧侯朱國弼這種地位較高的公侯世家,三下兩下就奪爵殺頭、充軍流放了,何況其他人呢。
這些勳貴世家的傳承,多數都是在百年之上,雖然利慾薰心已經二百年,于軍國大事上已是顢頇無用,但卻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識時務,或者不懂生存自保之道。
因此,當崇禎皇帝聖旨決定,廢止京畿衛所,改軍戶為民籍的時候,一些頭腦還算清醒的勳貴世家,不僅不反對,而且馬上就開始主動迎合了,比如定國公徐允禎就是這樣做的。
定國公府在崇禎之前也曾總領五軍都督府多年,出自其門下的文官武將數不勝數。
因此,多年來,定國公府在京畿之地衛所體系之中奪佔良田、兼併佔役的情形一點也不比成國公府差。
只不過此時定國公府擔任不是五軍都督府的職務,而是領著掌管宗室事務的宗人府,最重要的是在賜死德王、福王並奪其封國的事情上,擔任宗人令的定國公徐允禎沒給皇帝添麻煩,所以崇禎皇帝暫時還能夠容忍定國公府的存在。
這一次,定國公府也很識時務,一看皇帝下了狠心要整頓京畿衛所事務,徐允禎在形勢明朗之後,也不用皇帝發話,很快就主動配合改制,並把自己家歷代兼併的兩萬多頃北直隸衛所屯田,用半賣半送的超低價格,快速發賣給了自家的佃戶,只給自家留了一千五百頃有正當出處的田莊土地。
這些有聖旨可查,有官方記錄或者說合法來源的田莊耕地,則是永樂皇帝遷都以來歷任皇帝封賞給定國公府的田莊土地。
定國公府的做法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褒獎,而皇帝的褒獎在讓徐允禎大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引發了京師其他勳貴世家的效仿。
凡是有合法正當來源的田莊土地都可以保留,而無據可查的田莊土地則一概低價發賣給原來的佃戶或者願意購買的其他人。
原本衛所的公田是不允許進行買賣交易的,但是皇帝改衛所為州縣之後,讓軍戶入民籍之後,沒被問罪的勳貴世家,當然是巴不得趕緊把如今已經成了燙手山芋的衛所土地低價賣掉。
這樣一來,與切身利害攸關的勳貴世家不僅不再抵制反對,反而加速了衛所改制的程序。
又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對原本衛所體系內的軍戶們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沒有人聚眾反對或者引起什麼變亂。
百餘年來,因為失去原有公田而淪為勳貴世家的佃戶或者奴僕的軍戶們,如今一下子又分回了自己的土地,而且今後再也不用因為自己的軍戶身份,而被勳貴武臣世家驅使奴役了。這些人對衛所改制當然毫不牴觸。
就這樣,原本以為是一場硬仗的京畿衛所改制,不出半個月,就在直隸總督府的主持下走上了正軌,開始在京畿之地如火如荼地推行開來。
當然了,關於這一番衛所改制所做的最終決策,與皇帝本人一開始時的設想,還是有著很大的出入的。
其一,參與這次改制的衛所,僅限於京畿之地的範圍,隸屬薊鎮的沿邊衛所則不在改制之列,只是需要核實衛所田產歸屬,然後另外招募流民為軍戶進行屯墾。
其二,京畿之地的衛所改制,可由衛所上下自主決定去留,願意指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