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六二章 也沒閒著,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一六二九年,大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大明的崇禎皇帝忙得是焦頭爛額,一邊忙著推行東南的開海通商,一邊忙著佈置圍剿西北的流賊,在與朝堂內外的豬隊友們進行鬥爭的同時,還要抽空關注一下東番島上荷蘭人、西班牙人的小動作。
然而就在同一個時期之內,建虜後金國的天聰汗也沒有閒著,而且他也不敢閒著。
黃臺吉後金國大汗之位,得來的不是那麼光明正大,是聯合了後金國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等人,從多爾袞兄弟手裡搶過來的。
而且當初搶奪汗位時,採取的手段也很卑劣,趁著老奴剛剛嚥氣,四大貝勒就聯合起來,逼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親生母親阿巴亥為老奴殉葬。
逼死了阿巴亥之後,在黃臺吉的主持下,老奴留給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三旗丁口牲畜土地財富,
先後被四大貝勒奪走了超過一半。
與此同時,黃臺吉還將老奴留給多爾袞、多鐸兄弟的兩黃旗,改了個名,換成了兩白旗,而兩黃旗的名號自然是落在了自己的手中。
黃臺吉透過這種手段,成功繼承了汗位,但是這個汗位的得來,一方面得罪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另一方面卻也壯大了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三個人。
所以雖然得了汗位,但是這個汗位卻並不是那麼穩固。
為了穩固自己得來不易的汗位,黃臺吉繼位之初就率領大軍東征朝鮮,不僅打得朝鮮國王俯首稱臣,而且還搶掠了大量的人畜糧草。
然後南征大明,西討蒙古,除了在寧遠城下吃了個虧之外,其他一切順利,外喀爾喀諸部以及東蒙古諸部望風歸附。
藉著這些個舉措,黃臺吉既立了威,又得了利,建虜八旗也都跟著獲利不小,從此黃臺吉的汗位算是得以暫時穩固。
然而,自打去歲九月阿敏、阿濟格征伐東江鎮明軍失敗之後,黃臺吉突然發現,後金國的形勢似乎就在一個轉瞬之間就開始惡化了。
朝鮮方面,自然不用說了,阿敏、阿濟格率軍征伐東江鎮失敗後,明軍已經大舉上岸,鴨綠江東岸的朝鮮肯定是要得而復失了。
雖然朝鮮此前的稱臣納貢有點三心兩意,但是畢竟成為了後金的屬國,也算是斷了大明的一條臂膀,東江鎮也不能再從朝鮮獲得接濟,久而久之勢力必然大損。
可是如今,這個算盤打不響了。
遼東半島方向,形勢同樣出了現惡化。
劉興祚兄弟幾個麾下的復州軍叛變,讓黃臺吉尤為憤怒。
他自以為對後金漢人不錯,至少比先汗在位的時候要好,不僅沒有打散收編那些投奔過來的明軍部伍,而且還在後金的小朝廷之上,重用漢人書生,設立了集賢院,提拔重用了范文程、範文u兄弟以及寧完我等漢人秀才,讓他們作為隨侍的近臣為自己出謀畫策。
但是他沒想到,即便是這樣做,劉興祚幾兄弟還是叛逃到的大明那一邊去了,而且跟著叛逃的還不光是劉興祚麾下復州軍的家屬子弟,包括復州左近之前歸附的漢民也一併渡海逃往東江。
這一點,
尤其令黃臺吉心中憤怒異常。
所以,在黃臺吉以損兵折將、害死貝勒阿濟格為罪名,將阿敏高牆圈禁起來之後,很快就在代善、莽古爾泰、濟爾哈朗、嶽託等幾個貝勒的支援下,命令多爾袞、多鐸兄弟率領兩白旗前往蓋州、復州坐鎮,而且不顧麾下漢臣范文程、寧完我等人的勸阻,同意了兩白旗對復州、蓋州附近未及逃走的遼東漢民,再一次展開屠殺和搶掠。
數月之間,抓捕屠殺遼東半島漢人丁口近萬人,女子財帛則盡歸兩白旗所有。
就這樣,因為阿敏、阿濟格兩位旗主征討東江鎮失敗而產生的不利影響,被黃臺吉以這樣的舉措,降低到了最小。
阿濟格的慘死,對黃臺吉的汗位來說,當然是有利的,既可以趁機將阿濟格的鑲紅旗奪過來,交給效忠於自己的代善長子嶽託來統管,又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將阿敏治罪圈禁,並將阿敏的鑲藍旗交給同樣效忠於自己的濟爾哈朗,真可謂是變害為利,一舉多得。
因此,從九月份得知阿敏敗歸、阿濟格被圍慘死之後,黃臺吉就在幾個漢奸謀士的獻策之下,運籌操作這件事情,費盡了心機謀劃,終於在十一月裡,把所有這些事情落到了實處,既剷除了後金內部對自己汗位的威脅,又轉移了八旗權貴的視線,為這一次的東征失利,找好了替罪羊。
而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