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六四章 使者來了,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毛文龍這個人在從軍之前也是讀過書進過學的,是屬於棄筆從戎、棄文從武的武將型別,所以對於如何佔領和滅亡一個國家,他也是有自己的認識的。
毛文龍在東江鎮招攬了大批的遼東漢民,人數最多時一度達到四十餘萬,天啟年間,朝廷多次讓其將遼民轉運登萊,但是毛文龍始終拖拖拉拉沒有轉送太多。
他之所以如此做,一來是固然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畢竟有了百姓就有兵員,就有糧賦收入,二來則是因為他始終存著滅朝鮮而代之的念頭。
若是沒有大量的漢民,他就是滅了朝鮮,他又靠什麼自立,去當哪些人的王呢?
只有大量增加漢民數量,同時大幅度減少朝人數量,他才能在滅了朝人朝廷之後立足海東,即便不能稱王稱霸自立一國,也能像世代鎮守雲南的沐家那樣,世鎮朝鮮。
毛文龍的內心既然是這麼想的,那麼他對於東江鎮五路兵馬在鴨綠江東岸,直到大同江兩岸大肆屠殺朝人的行為,自然是不聞不問。
從九月底到十一月底,在整整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內,東江鎮五路兵馬不僅將分散在各島上的遼東漢民全部轉送登陸,完成了對原來朝鮮咸鏡道、平安道宜耕宜懇土地的編戶分配,而且也成功地,利用淘汰下來的兵器,武裝起了數萬分得土地的漢民,從西到東,從南往北,把鴨綠江以東、大同江以西的所有幸存的朝人男女老幼,幾乎是殺了個乾乾淨淨,只有數百青年女子作為奴婢或者因為嫁給了漢民為妻為妾才得意保留。
尹暄在平壤城的南面一個名叫中和的小城,滯留了一段時間之後,親眼目睹了幾次大屠殺的慘狀,最終放棄了私自聯絡毛文龍的做法,跑回漢京向國王李琮報告。
朝鮮國王李琮聽了安平監司尹暄的報告,當然是震驚不已,很快就以朝鮮國王的名義,接二連三地派出了好幾撥使者,前往皮島,求見大明安東侯毛文龍毛大帥。首先派來的,就是熟悉情況的安平監司尹暄。
尹暄跟著之前來過的屬官,帶著朝鮮國王李琮的敕書,很正式地以朝鮮國使的名義,坐船來到皮島靠岸,這麼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袁樞手下的錦衣衛。
既然錦衣衛東江鎮千戶所的人知道了,那麼訊息也就很快傳到了褚憲章這裡。
這之前,在安東鎮守府、昌州、定州、安州等地,走了一大圈的褚憲章,本來是準備從皮島乘船前往登州,走陸路返京的,結果到了皮島的當天晚上,就聽袁樞報告,說朝鮮派了國使登島。
對東江鎮五路兵馬在如今安東鎮守府下轄之地的所作所為,褚憲章當然是看在眼裡的,但是朝人非我族類,而且東江鎮也是在執行崇禎皇帝的旨意,畢竟,把鴨綠江以東、大同江以西的土地分給東江鎮士卒百姓的旨意是皇帝親自下的。所以,他也乾脆就睜著眼閉隻眼了。
但是如今朝鮮國主派了國使前來,自己作為皇帝派來督戰的內臣,不瞭解一下情況,那就是一種失職。
就這樣,褚憲章徑直去了安東侯毛文龍的大帥府,見到尹暄。
毛文龍本想再一次把尹暄趕走的,但是這個尹暄這一次帶著朝鮮國主的國書,所以他也不能太過火。
再加上他也知道朝鮮人這一次大張旗鼓前來,恐怕自己也瞞不住褚憲章,因此褚憲章請見,他也沒有隱瞞,直接將褚憲章介紹給了尹暄。
尹暄是多少了解大明朝廷情況的,一聽東江鎮如今還有這麼一尊大神坐鎮,暗恨自己之前沒搞清狀況之餘,也是立刻就盯住了褚憲章不放,在褚憲章面前大談兩國依山帶水的傳統情誼,特別是朝鮮對大明的種種恭順孝敬之舉。
要說明末的時候,朝鮮的的確確是對大明恭敬有加,即便是向後金稱臣納供之後,也還是偷偷摸摸地尊奉大明正朔,仍以崇禎紀年。
但是很可惜的是,朝鮮之於大明雖然恭敬有加,卻也不過是另外一個豬隊友罷了。
而且牽扯到如今這位皇帝對待朝鮮的根本態度,所以褚憲章也不可能替尹暄乃至朝鮮主持什麼正義。
見過了朝鮮的使者,知道了他的意思之後,褚憲章讓人將尹暄帶走,然後與毛文龍商議如何處理。
毛文龍的意思很清晰,那就是不讓朝鮮使者從遼海走登萊進京師。
理由是朝鮮已經被建虜所征服,改向後金稱臣納供,與大明已無宗藩關係。用皇帝的話來說,朝鮮如今已經是敵國了。
褚憲章雖然覺得有點不合適,但也沒有明著反對毛文龍,而是拿朝鮮已經改向後金稱臣的由頭,讓尹暄回報朝鮮國主,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